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9年,在美国纽约州北部Batavia社区中,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企业孵化器,自此之后,企业孵化器不断得到发展与推广,至今为止,全球共已建立5000多家企业孵化器,而中国的企业孵化器数量在2010年达到了700余家,已超越美国,居世界之首。而对企业孵化器的学术研究随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也已经极具广度与深度,但仍旧存在着两点局限性:一是在现有理论中,很难将企业孵化器与一般的咨询公司等服务机构区分开来;二是在现有的研究中,主要将企业孵化器作为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温床,忽略了企业孵化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本篇论文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这两点局限性进行研究分析。本文的创新点有三个:一是将制度分析方法应用在了企业孵化器上,确定了企业孵化器存在的理论基础,真正区分开了企业孵化器与市场中的咨询公司等服务机构;二是针对创业企业家的努力水平难以监测的问题,依据制度经济学理论构筑全新治理模型,从而“激励”创业企业家;三是将企业孵化器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结合在了一起,构建了一个可行的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孵化器体系。而本文通过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制度分析等方法,对以下三部分内容进行了研究:(1)将企业孵化器引入制度的领域中进行分析,将企业孵化器与制度经济学结合在一起,探讨企业孵化器的制度特征。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孵化器为何存在”寻找理论基础,通过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将企业孵化器与咨询公司等区分开来。(2)企业孵化器的治理。这里的治理并非一般的董事会或公司管理层的治理结构,而是一种企业孵化器特有的“联赛”式治理,通过这种治理机制,结合企业孵化器的教育培训功能,可以使企业家的努力水平提高。此部分依托“博弈的制度观”构建理论模型,详细论述了企业孵化器如何在“联赛”模式下使创业企业家的努力最大化的问题。(3)将企业孵化器与欠发达地区联系在了一起。在现今对企业孵化器的研究中,几乎所有内容都偏向于“科技型企业孵化器”,这种研究方向是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支持。但企业孵化器发展区域经济的功能并不局限于是否“科技”,欠发达地区同样需求企业孵化器。本文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孵化器嵌入单元、支持主体、主管机构、体系形态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列出了在欠发达地区构建企业孵化器体系可能遇到的难点,并从制度方面入手解决这些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