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生态工程固碳计量方法研究及在江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应用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angl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启动了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实施这些浩大的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使工程实施区的农民脱贫致富。然而,关于工程的碳储量和碳汇效益,尚未开展全面定量的研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广泛接受的针对这些生态工程的固碳计量方法。本论文通过系统分析归纳区域尺度碳储量计算的主要方法,并在对6大工程分成3类的基础上,对其中的3个代表性工程建议了方法学框架,最后以2001-2009年江西省退耕还林工程(含退耕地造林和荒山荒地造林)为例,通过不同方法的使用,计算了工程碳储量和碳汇效益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我们文献综述并结合工程特点和数据获取情况,我们建议退耕还林工程固碳计量采取基于样地尺度扩展至区域尺度的异速生长方程法和CASA-CENTURY模型法;对天然林保护工程固碳计量建议采用IPCC法/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结合清查数据和遥感数据(China Cover)的整合分析法以及遥感降尺度法;对天保工程中商品林生产区固碳计量建议采用CBM-CFS3模型法;对退牧还草工程固碳计量建议采用CASA-CENTURY模型相结合的方法。(2)我们在方法学方面的研究表明,考虑工程的复杂性和数据的可获取性,不可能对所有工程使用同一套固碳计量方法。如果条件允许,每个工程使用2套或2套以上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3)针对江西省退耕还林工程,我们采用异速生长方程法、2种蓄积-生物量法以及CBM-CFS3模型模拟4种方法计算退耕地造林区植被碳储量,采用CBM-CFS3模型计算土壤碳储量。结果表明异速生长方程法估算的植被碳密度结果最大,CBM-CFS3模型估算的结果最小。CBM-CFS3模型对退耕地造林后土壤碳库的变化模拟与文献整合分析结果接近,使用CBM-CFS3模型估算土壤碳储量结果可信。(4)江西省退耕地造林区植被碳储量为1.5Tg,土壤碳储量为3.83Tg;工程区植被碳库增加了0.92Tg,单位面积年均增加量0.85Mg/hm2·a,退耕地造林区域总碳储量增加了870129.33Mg,年均增加量为0.1Tg/a,单位面积年均增加量为0.81Mg/hm2·a。(5)江西省退耕还林工程中退耕地造林和荒山荒地造林面积占同期全省森林面积的6.71%,实施退耕还林的9年间年均碳汇量为0.42Tg/a,占江西省2009年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0.92%,随着林龄的增长和营林措施的改善,退耕还林工程将发挥更大的碳汇效益。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国家建设部根据我国国情相继提出建设“国家园林城市”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 Butler成虫触角的外部形态、感器类型及其分布。樟巢螟成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分为75~85个亚节的鞭节组成;触角背面被覆鳞片,绝大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作为一种木本饲料,其叶干物质中粗蛋白含量和利用率都很高,可以部分解决畜牧业发展所需蛋白质饲料紧缺问题和能量饲料不足的困难,对于节约粮食,缓解人畜争粮矛盾,发展节粮畜牧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建设中林牧结合最为密切的树种之一。本文以无性系匈牙利多倍体、韩国四倍体、长叶刺槐和对照豫刺槐1号等4个饲料型刺槐为材料,进行了饲料型刺槐选
‘西伯利亚’百合和‘曼尼萨’百合为珍贵百合品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国内对于这两种百合的保鲜研究较少,尤其是‘曼尼萨’百合,保鲜方面的资料至今未见报道。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