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U塑料管水井成井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课题全面系统对PVC-U塑料管成井工艺进行研究和其进行的PVC-U示范井建设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涉及学科主要有钻探工程学、材料力学、腐蚀学、弹塑性力学等。随着浅层地热能开发、地下应急(后备)水源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厂矿供水、城镇供水等建设的迅速发展,地下供水管井的工程技术开始引起关注和重视。传统的成井管材主要是普通钢管和铸铁管,其最大的问题是腐蚀结垢严重,从而降低了其使用寿命;再者,资源的日趋枯竭、铁矿开采和钢铁工业的高能耗、高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在资源与环境形势问题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下,采用新型井管材料代替金属,对低碳社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世纪50年代,美国首先在水井工程中采用塑料管替代钢管和铸铁管,我国在60年代也开始关注塑料管成井技术研究和试验,从而掀起了塑料管研发和试验应用的高潮。由于当时的管材配方质量和成井技术所限,其成井深度一般在十儿米到几十米。70-90年代,国外多数水井依然稳步采用塑料管成井,其口径和深度较小;国内则几乎处于“空白”时期,其成井管材主要以钢管和铸铁管为主。进入21世纪初期,人们逐步发现金属管井使用寿命低、腐蚀结垢严重、成本高、维修频繁等问题。为此,少数单位和生产厂家开始新一轮的研发和采用塑料管成井,其成井深度多数依然在几十米到百米左右,个别成井深度大于200m。但是,由于在成井过程中塑料井管下入困难和容易爆裂两大问题一直未能较好解决,从而影响着PVC-U塑料管在水文水井中的推广应用。针对上述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PVC-U塑料管成井技术应用与研究》课题,通过大量文献查阅和实际调查,分析研究了目前金属管井腐蚀结垢和PVC-U塑料管成井深度浅、下入困难、易爆裂等问题,并就研究课题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技术路线。对于新型改性PVC-U塑料井管,主要从材料类型、性质、配方和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PVC-U形变—温度曲线,可以看出PVC-U材料随温度的不同会呈现出玻璃态、高弹态和粘流态三种状态,同时分析研究了加工各工序温度对其质量的影响;在PVC-U塑料管特点归纳基础上,分别对其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卫生安全指标和PVC-U塑料管材中砷、镉、铅、汞、酚类、锑、锡、铝、铬、氯仿、四氯化碳等有害物质进行了测试和溶解析出试验。通过有关性能指标的测试和溶解析出试验结果可以说明:PVC-U塑料管材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和卫生安全性能指标,并且在水中不会发生析出和溶解现象。为了合理选择成井管材,并直观了解腐蚀结垢现象、速度等,选择了常用普通金属管材、球墨铸铁管、桥式镀锌过滤管、PVC-U管、梯形丝过滤管等,采用实验室挂片试验和实际井下彩色电视检测等手段进行了腐蚀试验和研究。通过腐蚀试验计算和实际工程检测可知:金属管材普遍存在着腐蚀结垢问题,并且金属管材腐蚀后其强度急剧下降;PVC-U塑料管则不存在腐蚀结垢现象。针对PVC-U塑料管特性,参照石油套管受力分析,利用材料力学、弹塑性力学理论分别从轴向拉力、轴向压力、外挤压力、管内压力、横向剪切力、弯矩、温度等方面对塑料管在井内进行了受力分析研究,并以示范井为例从PVC-U管材下入、冲孔—投砾、PVC-U管完井三个主要工序进行了实际受力分析和计算。并得出以下结论:(1)管外上覆岩层压力、管外液柱压力、管内液柱压力随着PVC-U管下入深度呈线性增加趋势,即:井越深管体受到的压力越大。并且,当水文地质条件一定时,其压力值无法人为改变。(2)当井内泥浆密度等于PVC-U塑料管材密度时,则管体轴向重力和浮力相等,出现管材下入困难或下不去问题。(3) PVC-U塑料管在完井后,抽水阶段或正常开采期间,由于井管内外受力类型和压力不同,故存在着管内外压力差问题。井管下入越深,压力差越大。(4)当成井质量较差,洗井不彻底或地下水降深过大时,管体内外压力差更大。PVC-U管安全稳定性则差,当PVC-U塑料管质量存在问题时,易出现挤毁爆裂事故。(5)利用石油钻井理论和拉梅(Lame)方程分别对示范井动载荷(冲击载荷)和抗挤压力进行了定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井内压力差≥4.53MPa时和地层坍塌、投砾“架桥”瞬间下沉速度≥0.73m/s时,其外挤压力和冲击载荷值超过PVC-U塑料管的强度,也是PVC-U塑料管挤毁爆裂的临界值。(6)为保证PVC-U塑料管在井内的安全,尽可能减少压力差。(7) PVC-U塑料井管在下管、投砾和洗井抽水(开采)三个过程中受力不同。在下管过程和完井后正常使用过程较为安全,在PVC-U塑料管下入后冲孔换浆和砾料投放过程最为危险,其安全系数最小。也就是说,井管下入后,井内压力差和动载荷(冲击载荷)是导致管体爆裂事故的两个主要原因。所以,在实际工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尽可能减少井管内外的压力差和动载荷(冲击载荷)。避免下管过程中的泥浆密度过大和负压、动载(冲击)的产生是PVC-U管成井的关键技术。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分别组织实施了400m、437m两口大口径PVC-U塑料管示范井试验和建设,其井深和成井直径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据国土资源部查新可知:采用全塑成井工艺组织实施的两口示范井,其成井口径、成井深度和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处于先进水平。为了与传统金属井管成井工艺对比,示范井分别按照两种钻井结构进行了设计,在其它工艺技术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同一个场地(两口示范井相距50m)按照不同的钻井结构组织了试验和成井。其结果如下:(1)试验1(示范)井的钻井和成井结构设计主要特点是钻井口径小,塑料管体与钻井口径的环状间隙为67.5mm,塑料管丝扣连接部位与钻井口径间隙为50mm。尽管口径小钻井速度较快,但是,在成井过程中其风险较大。由于钻井口径和PVC-U塑料管环状间隙较小,所以,出现了砾料“架桥”和瞬间坍塌现象,从而导致了井内过大动载荷(冲击载荷)和井管爆裂事故。(2)试验2井在前期试验和理论分析计算基础上,采用合理的钻井结构(最小环空间隙100mm),保证了砾料投放的顺畅,避免了“架桥”现象。按照2号示范井的钻井结构和施工技术又在河南、山西等地组织实施了15口(含2口示范井)松散地层大口径和80口小口径基岩地层全塑管的推广应用,总钻探和成井工作量达9377m。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和试验证明了2号示范井技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3)两眼试验井的单井出水量和含砂量差别很大,2号试验井的单位涌水量是1号井的3.1倍,含砂量低于1号井的10倍。其主要原因是:试验1井处理事故时间过长,并且在处理事故过程中由重新使用大量的泥浆(膨润土12吨),而导致含水层堵塞,并且填砾厚度没有保证。(4)在理论分析和计算的基础上解释了PVC-U管下入困难和爆裂问题的原因,提出了通过泥浆性能调整、“压力平衡法”成井管柱设计、钻孔结构设计和投砾控制(井内冲击载荷控制)等技术措施来解决下管困难和爆裂两个主要问题,并在其它工程实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5)通过示范井的试验和建设提出了PVC-U井管质量、运输保管方式、投砾速度过快、投砾量较大、洗井抽水降深过大等是造成塑料管不安全的主要因素。在大量工程实践中总结了PVC-U塑料管常见事故类型和处理技术。提出了在成井和正常开采地下水过程中塑料管常见的事故有破碎爆裂和蠕动变形两种,其中,破碎爆裂是主要问题,蠕动变形是特殊情况下的个例。就事故类型和成因,结合理论和实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和PVC-U管井事故处理技术及预防措施。PVC材料来源充足和廉价,并且加工成型所需温度较低。所以,以两口示范井为例从“以塑代钢”效益、成井效率分析、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具体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可知:采用PVC-U管代替钢管或铸铁管,仅成井管材每米成本降低59.65元;成井速度与钢管相比可提高13.86倍。通过对比分析证明PVC-U管不仅可以彻底解决传统金属管材的腐蚀结垢问题,而且是目前水文水井、浅层地热能开发、地下应急(后备)水源地、农村饮水安全等领域的最佳成井管材,并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节约钢铁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在理论分析计算和大量的工程实践、试验基础上,根据PVC-U塑料管的材料性质、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分别对管材要求、钻孔结构和质量、钻井液、成井工艺和事故处理程序等做了详细的阐述,从而为PVC-U塑料管成井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结论是:(1)金属管井普遍存在着腐蚀结垢速度快、维修频繁、使用寿命短(3-10年)、污染水质等问题,是影响供水管井质量和运行效果的根本原因。(2) PVC-U塑料管成井过程中常见的主要问题是管材下入困难和破碎爆裂。其中在下管过程中泥浆密度的高低是影响下入的主要因素;井内动载荷(冲击载荷)和压力差过大是造成塑料管破碎爆裂的主要原因,同时与管材质量、运输保管方式有关。(3)下管前井内泥浆密度大于1300Kg/m3或接近PVC-U管材密度时,下管困难或下不去。经理论计算和示范井试验表明:通过调整下管前泥浆密度,保持在1050~1200Kg/m3之间,并且在成井管柱底端管体上钻数个Φ10~20mm圆孔,即可解决PVC-U塑料管下入困难和在下管过程中产生压力差问题。(4)对PVC-U塑料井管安全造成最大威胁的主要因素是井内的动载荷(冲击载荷)和过大的压力差,投砾、冲孔、洗井抽水过程中出现的砾料“架桥”瞬间下沉、地层坍塌和大降深洗井抽水易形成井内动载荷和压力差。PVC-U塑料管井出现坍塌、投砾下沉速度≥0.73m/s时和井内外压力差≥4.53MPa时,产生的井内动载荷(冲击载荷)和压力差将会出现井管挤毁爆裂事故。(5)在一般松散地层中采用塑料管成井时,其钻孔结构设计是关键,环空间隙易大于100mm。(6) PVC-U塑料管成井或正常使用中出现破碎爆裂和蠕动变形事故和问题时,与金属管材相比很容易处理解决。(7) PVC-U塑料管不易在60℃以上环境中使用。总之,PVC材料具有成本低、重量轻、综合物理力学性能好、管壁光滑阻力小、不腐蚀结垢、使用寿命长(50年)、成井速度快、不污染水质、无有害有毒物质溶解析出等特点。在水文水井、浅层地热能开发等领域可以达到“以塑代钢”之目的。所以,推广应用PVC-U塑料管不但可以降低成本和工人劳动强度,而且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节约钢铁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通过查新,其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技术创新点:(1)两眼400m和437m示范井全部采用PVC-U塑料管,其成井口径和深度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填补了该领域空白,并起到了示范作用。成井工艺及事故处理等技术方实现了自主创新和突破,对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水文水井钻探与成井技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首次从PVC-U材料性能、腐蚀结垢试验、受力分析与计算、工程实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研究。在大量野外试验和实践基础上总结出了PVC-U塑料管成井技术和工艺,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大量的工程实践,为塑料管材的产业发展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今后我国成井材料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3)通过理论计算和示范井建设准确科学解释了PVC-U管下入困难和爆裂问题的原因,并且其理论计算与实际基本吻合,说明其计算公式选择合理。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相关的教育学或教育学原理教材中,甚少有教育、教育学、教育科学这三个概念之间区别与联系的相关论述,厘清这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高师院校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好地
游步道是美国户外文化的外显表征,已建成较完善的体系并成为景观的重要构成及组织元素。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归纳,探寻缘起,分析了游步道的基本功能、拓展功能及特质。进而提出
Premiere不能导入RM/RMVB格式视频素材,使很多编辑工作者深感遗憾。利用Premiere的插件和系统软件的方法,可解决RM/RMVB格式流媒体视频在Premiere中进行的编辑问题,同时,使视
中国社会现代化正处于重新启动全面推进的重要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现代化的国际国内条件也表现得最为成熟。从国内条件看 ,政治上表现为现代化理论和领导集体的成熟 ;经济上我
难处理金精矿的焙烧早在 2 0世纪 4 0年代就已投入了商业化的生产 ,几十年来焙烧氧化工艺在焙烧进料方式、焙烧炉型、烟气处理上均有了巨大的变化 ,不断发展完善
应激与应对的理论发展构建了污名应对研究的基本框架。污名应对策略是指被污名者在具体污名情境中为减少压力的消极影响而有目的地采用的情绪、认知和行为反应。目前,关于被
神经精神分析学是一门试图将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学结合起来的学科,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在其成立的短短10年中,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精神分析学这拥有一百年历史的学科
教学管理是职校教学管理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良好的教学管理有利于促进职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能够为专职院校培养专业和优秀的人才。本文分析了职校教学管理的内容
学科教学知识(PCK)是指导西方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数学学科的PCK简称为MPCK。说课和MPCK的内涵核心要素相同、结构基本相同。MPCK下的说课应实现内涵和内容的重构
将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建筑学领域 ,从建筑学学科自身角度对建筑人类学进行了深入论述。建筑学研究中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建筑的形式创作、城市形态与城市生活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