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针刺配合运动灸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探讨运动灸法在治疗失眠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一种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90例病例,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运动灸法组、针刺组及运动灸法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单纯应用针刺治疗,运动灸法组单纯应用运动灸法治疗,针刺配合运动灸法组为两种方法配合应用,三组治疗方法每周治疗5次,三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针刺配合运动灸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探讨运动灸法在治疗失眠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一种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90例病例,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运动灸法组、针刺组及运动灸法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单纯应用针刺治疗,运动灸法组单纯应用运动灸法治疗,针刺配合运动灸法组为两种方法配合应用,三组治疗方法每周治疗5次,三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失眠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临床症状、睡眠时间及入睡时间的评定,以判定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从而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组内比较:针刺配合运动灸法组与针刺组、运动灸法组治疗后在PSQI总分、睡眠时间、入睡时间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针刺配合运动灸法组与针刺组、运动灸法组治疗后在PSQI总分、睡眠时间、入睡时间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比较:针刺配合运动灸法组愈显率66.7%,有效率93%;针刺组愈显率47%,有效率66.7%;运动灸法组愈显率40%,有效率60%。针刺配合运动灸法组与针刺组及运动灸法组三组组间两两比较,针刺配合运动灸法组与针刺组、运动灸法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运动灸法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运动灸法组与针刺组、运动灸法组三组治疗对治疗失眠均有良好的疗效,但针刺配合运动灸法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针刺组和运动灸法组,且针刺配合运动灸法组对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方面的改善情况均优于针刺组和运动灸法组。
其他文献
教师能力标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依据和重要途径。从2012年开始,我国陆续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职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和教师专业标准,有效促进了基础教育领域和中等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但在高等教育领域,由于受各类高校错综复杂的发展状况制约,我国高校教师专业标准至今仍未出台,导致高校教师在培养培训、资格准入、招聘聘用、考核评价等多方面缺乏科学依据。《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
金茵清热口服液是湖北中医药大学联合十堰市太和医院研制的复方中药制剂,由金银花、茵陈、栀子、大黄、黄芪、甘草、连翘、丹参8味中药材组成。该方在前期经过了处方优化、毒性、稳定性、药效学、临床疗效及抗流感病毒实验等研究,证明其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凉血等功效,用于治疗流感临床疗效显著,同时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在现代的中医药理论及实践中均证明了中医药能够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研究表明,
目的:巨噬细胞浸润到肿瘤组织后,可分化为抗肿瘤的M1型巨噬细胞和促肿瘤的M2型巨噬细胞,鉴于这两型巨噬细胞的功能特点,本文拟通过诱导M2型向M1型巨噬细胞转化的研究,探讨可能用作肿瘤干预的新靶点。人参炔醇是天然存在的聚乙炔醇类化合物,且分布广泛,大量数据表明,人参炔醇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然而,未见关于人参炔醇用于重塑巨噬细胞表型和功能及其抑制乳腺癌细胞的报道。本文将人参炔醇作用于M2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对肺炎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两年内南
目的1717是经过分子设计得到的新型凝血因子Xa抑制剂,前期研究证明1717对Xa因子的抑制活性与阿哌沙班、利伐沙班相当,并且具有高选择性,在体外能显著延长各种属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口服给药后在体内能显著抑制动静脉血栓,且安全性良好,具备开发前景。本研究系统阐明新型抗凝血药物1717在健康SD大鼠体内吸收、分布、排泄、代谢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特征,探究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体内过程以及成药性,为该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生平的提高,汽车保有量日益增加,因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逐年增加,给驾驶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疲劳驾驶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驾驶员的疲劳驾驶行为进行实时检测与预警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损害。本文针对国内外的各类疲劳驾驶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检测与人脸特征点检测网络,并融合眼部和嘴部状态对驾驶员进行疲劳判定,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和疾病谱的不断改变,现代的医学模式已逐步转变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医生的职业特性决定了他们承受的工作压力较大,精神和心理的紧张程度也往往导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约50%-6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时机。放疗作为NSCLC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在NSCLC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其面临的瓶颈是缺乏可靠的临床疗效预测因子,如何实现个体化的放疗是目前NSCLC放疗的巨大挑战。已有研究提示EGFR突变状态不仅与EGFR-TKIs疗效相关,还可能与放疗敏
目的: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UCA1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探究长链非编码RNA UCA1对胰腺导管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干性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胰腺导管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与新思路。方法:1.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UCA1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其表达量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之间的关系,并且利用荧光定量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