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提到,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的现象以及生命的活动规律的科学。这样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①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学系统各个要素的科学规划。因此,教学设计的好坏决定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更是要以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注重知识矛盾,问题场景,实验探究和合作交流等等方面,应使高中生物课堂不仅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能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探究能力。上世纪末,美国通过对生物课堂的研究提出了“5E”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分为五步,第一步:引入(Engage);第二步:探究(Explore);第三步:解释(Explain);第四步:迁移(Elaborate);第五步:评价(Evaluate)。②因此称为“5E”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基础,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除此,它还能够非常全面的培养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5E”教学模式的各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要求都与课程改革的理念比较契合,尤其在探究性学习这一重要方面。木文对“5E”教学模式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进一步研究在高中生物学科中,基于“5E”教学模式如何进行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应用到实践中,并与传统教学设计进行对比,得出此教学设计的特点,并完善这一设计,从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为高中生物学教师提供教学设计方面的借鉴。本文采用多种全面的研究方法对“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意义、基于“5E”教学模式进行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过程、基于“5E”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可行性等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研究,并经过修改和完善,呈现了八例较为成熟的基于“5E”教学模式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教材为例),并总结出教学设计的特点及使用策略,为高中生物学教师提供教学参考与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