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结晶学的应用,采用三种不同的策略提高Mg(OH)2颗粒的过滤性能。通过缓冲溶液的方法得到表面由纳米片自组装的球和空心球,提高了Mg(OH)2的结晶。通过水热处理无定形Mg(OH)2得到六方片的Mg(OH)2。通过引入SO42-离子的方式获得大量的一维(1D)Mg(OH)2晶须。高结晶度使得过滤性能得到了改善。过滤效率的提高优化了动力学操作,为获得高质量的Mg(OH)2提供了重要的控制手段。基于结晶学结构,采用化学键理论研究了水合碳酸镁Mg5(CO3)4(OH)2·4H2O和MgCO3·3H2O的基本结晶行为,以此可以控制和指导实际晶体的生长。通过键的数目和键的强度,可以计算所选择的各个面的相对垂直生长速率,从而Mg5(CO3)4(OH)2·4H2O和MgCO3·3H2O的理想形貌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来。理论上,Mg5(CO3)4(OH)2·4H2O晶体容易呈现六方片状特征,而MgCO3·3H2O晶体具有六方柱形貌。Mg5(CO3)4(OH)2·4H2O六方片和MgCO3·3H2O六方柱可以用简单的液相反应通过实验制备出来,重复性良好。理论计算的结果与实验观察结果非常符合。通过调整组成原子和离子的成键方式,单晶生长可以得到显著提高,这一过程为我们优化实验方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由SO42-离子所引导的1D 5Mg(OH)2·MgSO4·2H2O(512MHSH)材料在溶液中大量合成。所设计的实验表明通过改变体系中SO42-离子的浓度、pH值、温度,获得的结果能够使我们很好地解释生长动力学。512MHSH晶体的理想形貌可以通过化学键理论可以预测出来。在结晶学上,SO42-离子沿着512MHSH晶体的b轴排列,连接着两个相邻的Mg(OH)64-碎片,起着桥梁的作用,从而引导512MHSH优先生长为1D结构。理论计算和实验的结果均表明:从不规则的Mg(OH)2颗粒转变为1D 512MHSH的过程中,SO42-离子引导着512MHSH的1D生长。当前的工作由于解决了Mg(OH)2的团聚问题从而大大拓展了Mg(OH)2的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