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石墨烯纳米片的制备、表征及应用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ov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石墨烯被成功分离制备以来,一直是人们所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石墨烯的制备及应用进行了综述,提出了一种新颖、高效的制备石墨烯纳米片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功能化的石墨烯纳米片(Functionalized Graphene Nanoplatelets,FGNPs)。同时,论文也对FGNPs的改性和应用进行了论述,研究了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润滑增效性能。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如下:功能化石墨烯纳米片的制备:以磁搅拌研磨法作为制备方法,通过弱磁性研磨介质的高速旋转所产生的摩擦力、碰撞力和剪切力将天然鳞片石墨以极高的效率破碎至纳米尺寸,随后又利用双氧水的氧化性将其功能化。采用氮气吸附、SEM、TEM、FTIR、TGA和XRD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研磨时间为4h时即可得到比表面为738.1 m2 g-1的石墨烯纳米片,相对于原始石墨1.7 m2 g-1的比表面积增大了约434倍。FTIR结果显示样品表面具有羟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XRD和SAED显示出所制备样品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功能化石墨烯纳米片的改性:利用功能化石墨烯纳米片存在的羟基、羧基等含氧官能团,以带有长链烷基的正十二烷基三乙氧基硅烷、硬脂酸、油酸等为改性剂,使FGNPs以化学键合的形式接枝长链烷基以改变其在润滑油中的悬浮稳定性。FTIR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石墨烯纳米片具有对称亚甲基和不对称甲基峰出现。当改性石墨烯纳米片(Modified Graphene Nanoplatelets,MFGNPs)与未改性石墨烯纳米片分散液相比较时,在相同的离心速度和时间下前者有着更高的吸光度值,表明其具有更好的悬浮稳定性。改性石墨烯纳米片的摩擦学性能测试:利用改性石墨烯纳米片的小尺寸和自润滑特点,作为添加剂添加到润滑油中以增强润滑油的润滑效果。四球摩擦实验表明,相比较基础油而言,当MGNPs添加量为1 wt‰时,平均摩擦系数从0.1170降低到0.0642,磨斑大小从482μm降低到353μm,分别降低了约45%和26.8%。当添加量增加到1.5 wt‰时,平均摩擦系数和磨斑直径分别为0.0282、284μm,较之基础油分别降低了75.9%和41.1%。这充分说明了改性石墨烯纳米片在保证其良好的悬浮稳定性的基础上有着优秀的润滑增效功能。此外,本实验制备功能化石墨烯纳米片所采用的磁搅拌研磨法是一种高效、环保、低成本的物理破碎法,可实现石墨烯纳米片的大规模制备。本论文对功能化石墨烯纳米片的制备效率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究。
其他文献
首先用蒙古黄芪根,提取黄芪多糖.黄芪粗多糖用蒸馏水提取,粗多糖按照Sevag法脱蛋白,得到纯度较高的黄芪多糖.然后,水解市售淀粉,得到水溶性淀粉.在乙酸的水溶液里多糖与乙酸
该文利用水热技术,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和反应原料合成了六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型钼磷酸盐,[HN(CH)NH](HO)[{Mn(phen)}-(MnMoOO(HPO)(HPO)}]·4HO 1,Na[{(Mn(phen)(HO)}{Mn-(phen
自由基成环和扩环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它可以利用已有环的结构来构筑所需要的中环和大环,避免其他一些不利的竞争反应.自由基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高的区域和立体
燃料电池是未来理想的清洁能源利用方式,但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还需克服成本高、阴极氧还原(ORR)催化剂活性与稳定性差和聚合物电解质膜易渗透阳极燃料三大问题。非贵金属氧还
环氧树脂因其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化学稳定性、低收缩、优异的机械性能、易加工成型和成本低廉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粘结剂、涂料及电子封装等领域,但是由于环氧树脂存在内应力大
酚醛树脂具有优越的综合性能,而且价格低廉,能制成多种产品,是重要的合成树脂之一。然而,在制备酚醛树脂时会产生大量的酚醛废水,废水组成复杂,含有多种难处理的有机物,而且有机物浓
膜化学修饰电极是在电极表面进行分子设计,将具有某种优良化学性质的分子、离子和聚合物固定在电极的表面,使电极具有特定的化学和电化学性质。膜化学修饰电极的发展大大丰富了电化学的电极材料,拓展了电化学的研究领域。目前己应用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分析科学、电子学和材料科学等许多方面。修饰在电极表面的媒介体可加速氧化还原中心在电极表面的电子传递过程以实现电催化反应,广泛应用于各种难以实现的电子传递
该硕士论文共分五章,分别论述了杯芳烃超分子化合物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研究内容;探讨了杯芳烃超分子化合物在离子选择性电极、液膜传输和溶剂萃取中的应用;制备了棒
该文以环氧氯丙烷、哌溱、愈创木酚和1-[(2,6-二甲基苯基)氨基羰基甲基]氯为基本原料合成新型的抗心绞痛药物雷诺嗪(英文通用名Ranolazine,化学名为1-[3-(2-甲氧基苯氧基)-2-
自组装膜(Self-Assembled Monolayers,SAM)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较为活跃的界面化学和材料化学的前沿领域.在电化学中,自组装膜由于其高度的有序性、致密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