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基于双向凝胶电泳的正常脊髓室管膜与脊髓室管膜瘤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与鉴定目的应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的蛋白组学方法,研究正常脊髓室管膜与脊髓室管膜瘤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进一步探索脊髓室管膜瘤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方法收集7例脊髓室管膜瘤患者的术中标本作为肿瘤组,4例新鲜尸体解剖得到的脊髓室管膜标本作为对照组。将2组标本裂解后提取蛋白质,定量后的蛋白质进行IEF和SDS-PAGE双向电泳分离,得到的2-DE图谱经考马斯亮兰染色后,通过软件找到差异蛋白点并且使用MALDI-TOF-MS技术进行鉴定,最终获得了肿瘤组和对照组的差异蛋白质,部分差异蛋白质进行了Western Blot验证。结果建立了基于2-DE串联MALDI-TOF-MS的正常脊髓室管膜与脊髓室管膜瘤差异表达蛋白筛选与鉴定的技术路线。成功鉴定出50个有效的差异蛋白质点(其中肿瘤组较对照组上调24个,下调13个,仅在肿瘤组中表达10个仅在对照组表达3个)。Western Blot试验证实了差异蛋白Vimentin、Annexin I和HSPA8在肿瘤组中的高表达。结论应用2-DE串联MALDI-TOF-MS技术成功对正常脊髓室管膜与脊髓室管膜瘤进行蛋白组学分析,建立具有高分辨率及可重复性的2-DE图谱,有效筛选并成功鉴定了50个差异蛋白质。其中的Vimentin、Annexin I、HSPA8、Calnexin和Calreticulin等蛋白可能与脊髓室管膜瘤的发病机理有关。第二部分应用三维SDS-PAGE-SCX-RPLC-MS/MS技术研究脊髓室管膜瘤和正常脊髓室管膜的蛋白表达谱目的串联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强阳离子交换(SCX)、反相液相色谱(RPLC)和串联质谱(MS/MS)的蛋白组学方法,研究正常脊髓室管膜与脊髓室管膜瘤的全蛋白质表达谱,为进一步探索脊髓室管膜瘤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方法收集7例脊髓室管膜瘤患者的术中标本作为肿瘤组,2例手术中取得的脊髓室管膜标本作为对照组。将2组标本裂解后提取蛋白质,定量后的蛋白质先进行SDS—PAGE一维电泳分离,得到的胶条经切割和酶解后,再通过SCX-RPLC分离,分离后的肽段通过LTQ-Orbitrap行鉴定,鉴定数据经Sequest数据库检索,最终获得了肿瘤组和对照组的全蛋白质表达谱。应用生物信息学平台DAVID和KEGG对蛋白质进行了功能分类和病理通路分析。结果建立了应用于正常脊髓室管膜与脊髓室管膜瘤蛋白质表达谱研究的三维SDS-PAGE-SCX-RPLC-MS/MS技术平台。从正常脊髓室管膜组织和脊髓室管膜瘤中分别鉴定出了2758和2721个蛋白质。结论首次应用三维SDS-PAGE-SCX-RPLC-MS/MS技术开展了正常脊髓室管膜与脊髓室管膜瘤全蛋白表达谱的研究,建立了脊髓室管膜和脊髓室管膜瘤的蛋白表达谱。表达于肿瘤组和对照组的蛋白质在分子量和等电点的分布上有同源性,在生物功能上有差异,仅表达于肿瘤组的蛋白更多地匹配和肿瘤相关的生物途径。MAPK信号传导通路可能与脊髓室管膜瘤的发病机制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