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语虽是新加坡华族儿童的族群母语,但随着越来越多新加坡华族家庭以英语为家庭用语,许多华族学前儿童进入幼儿园生活后才开始接触华语,因此,华语便成为他们的第二语言。为了了解英语家庭背景的华族学前儿童的华语发展状况,本研究采用混合纵向与横向研究法,追踪67名3至5岁的英语家庭背景的华族儿童在新加坡华英双语幼儿园里学习华语的情况,在一年里对受试儿童进行了两次语料收集工作,包括采用修订自PPVT-4的华语理解性词义测验与EVT-2的表达性词汇测验,测量受试儿童的华语词义理解和词汇表达发展水平;采用谈话法收集受试儿童的华语词汇和句子资料,并应用CHILDES语料库系统、SPSS和Excel等统计软件对儿童的华语资料进行整理、统计与分析,揭示新加坡英语家庭背景3至6岁华族儿童的华语词汇和句法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研究也通过家长和教师问卷,了解和分析受试儿童的家庭和幼儿园的语言环境,同时通过课堂教学自然环境的观察,采用简化版的《课堂互动评估系统》(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对教师的课堂互动进行评价,以分析影响受试儿童华语词汇和句法发展的各种环境因素。词汇发展的研究结果发现,英语家庭背景3至6岁的华族儿童的华语词义理解水平比词汇表达的水平高,华语词汇量的整体发展和各种词类的词型发展呈现由少到多的年龄发展趋势;华语词类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顺序和特点,包括实词增长比虚词快速,增长最快的是名词、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副词、代词、助词、连词、介词和量词,华语词汇的使用比例最高的三种词类依次排列为动词、名词和代词。儿童的大部分华语词类的发展趋势平稳,速度缓慢,使用的华语词汇的词义呈现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英语家庭背景华族学前儿童的华语词汇发展出现词汇泛化、词汇误用和自创新异词等现象,此外,他们也使用少量具新加坡华语特色的词汇,但这一现象并无年龄特征。句法发展的研究结果显示,随年龄的增长,英语家庭背景3至6岁华族儿童的华语平均语句长度由短至长逐渐发展,并使用较多不完整句进行沟通,句型发展无阶段性特征,但随年龄的增长,不完整句递减,完整句则逐渐增加。不完整句以独词句为多,其次是双词句和短语,以及少量电报句;完整句则以单句为主,复句数量少但随年龄的增长而缓慢增加。儿童在谈话活动过程中主要使用陈述句来表达想法,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的使用量非常少,这些现象并无年龄特征。儿童所使用的陈述句以无修饰句为主,有修饰句的数量少但逐年增加,并出现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研究还发现儿童也使用省略主语或宾语的句子,并在使用的华语句子中出现成分多余、语序不当和逻辑混乱等句法不完善的句子。他们的部分句子还出现华英语码混用现象,并以混用一个英语单词的句子为多。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华语使用率和幼儿园华语教师的课堂互动方式是儿童华语词汇和平均语句长度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幼儿园华语活动的时长。儿童的华语词型和词频总量,以及平均语句长度的发展都受家庭华语使用率和学前华语教师课堂互动的质量所影响,教师课堂互动的质量也是影响儿童华语词汇表达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家庭华语使用率和幼儿园华语活动的时长则是儿童的华语词义理解发展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的结果勾勒出新加坡英语家庭背景3至6岁华族儿童华语词汇和句法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即受年龄与心理能力和华语词汇特点与句法规则所影响,新加坡英语家庭背景华族学前儿童的华语词汇和句法的发展基本规律与华语为第一语言的中国汉族学前儿童的情况相似,包括出现各种词类的词型和完整句的数量从少到多,实词与虚词,以及修饰句与复句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此外,他们的华语发展也与学前儿童第二语言的发展特点相似,从使用英语和华语的惯用套语,发展至使用华语的完整句,以及灵活表达想法。英语家庭的华族学前儿童的华语理解优于表达,词汇和句法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在缺乏华语词汇和句法知识时,他们会借用英语词汇或句法形式表达想法,包括华英语语码混用、或将英语的语法结构套进华语里来表达,以及完全使用英语表达。研究也揭示英语家庭华族学前儿童在家庭与幼儿园中接触华语的时长,以及家长和教师使用华语与他们互动的质量对的华语词汇和句法发展速度起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