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是一种传统的可食性海藻,近年来已成为我国四大经济栽培海藻之一。龙须菜含丰富的多糖、维生素和矿物质,脂肪含量极低,被誉为“瘦物”,多糖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表明,采用酸提法制备的龙须菜多糖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降血糖及抗光老化等功效。本论文通过柠檬酸提取法制备龙须菜多糖(GLP),对其基本化学组成、结构和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并研究GLP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高血脂小鼠的脂质代谢调节作用及机理,同时研究GLP对正常小鼠和高血脂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为龙须菜生物活性多糖及相关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本文采用柠檬酸提取法制备龙须菜多糖(GLP),并对其化学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酸提法得到的GLP提取率为22.75±0.45%,总糖含量为59.01±0.91%,硫酸基含量为22.85±0.80%,糖醛酸含量为10.41±0.28%,灰分含量为17.83±0.43%,水分含量为7.52±0.28%,蛋白质含量仅为1.57±0.37%,还原糖和多酚未检出,此外,GLP的平均分子量为31.5kDa,并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得出其主要由半乳糖、葡萄糖、岩藻糖和甘露糖组成,四者的摩尔百分比分别为52.18%、37.37%、5.74%和3.42%,另外还有少量的阿拉伯糖和木糖。通过甲基化分析结果发现GLP是一种以(1→6)型糖苷键为主的多糖,另外含有少量的(1→)、(1→3)和(1→4)型糖苷键。GLP不具有三股螺旋构象。
(2)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和动物实验,探究龙须菜多糖(GLP)在体内外的消化特性。结果表明,GLP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的过程中仅发生少量降解,分子量从31.63±0.20kDa降至30.57±0.23kDa。GLP在进入小鼠的胃肠消化道后未引起血糖的大幅度波动,GLP的GI值仅为38.39(葡萄糖的GI值为100),表明其是一种有利于维持机体健康的低GI食物。
(3)通过动物实验和高通量测序手段相结合,研究龙须菜多糖(GLP)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GLP虽不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盲肠菌群的多样性,但能有效促进肠道内产生短链脂肪酸细菌如Peptococcus,Roseburia,Butyricicoccus,Coprococcus_1和uncultured_bacterium_f_Ruminococcaceae的生长,并增加粪便中水分含量和丙酸、丁酸和戊酸等短链脂肪酸含量,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4)通过对小鼠进行40天的高胆固醇高脂饮食处理,成功建立高血脂小鼠模型,并研究龙须菜多糖(GLP)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结果表明,42天的GLP灌胃处理,可显著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清及肝脏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同时有效降低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同时GLP可在不影响高血脂小鼠的摄食饮水量的前提下,有效改善高血脂小鼠因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脏器肿大、附睾周边脂肪积累和肝脏脂肪积累等情况。另外,GLP可显著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酶活力,有效缓解因高脂饮食导致的肝损伤。
(5)通过动物实验、RT-qPCR技术、UPLC-MS技术和16srDNA测序手段相结合,较全面地探究了龙须菜多糖(GLP)调节脂质代谢及缓解肝损伤的作用机理。结果提示:GLP可通过间接上调高血脂小鼠肝脏内PPARα、ACS、CPT1a等基因的表达,促进脂肪酸活化成脂酰CoA并进入线粒体内进行氧化分解,从而降低机体内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GLP可通过间接上调高血脂小鼠肝脏内LxRα和CYP7A1的表达,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并促进TLCA、GDCA、GUDCA和TUDCA等次级胆汁酸的排泄,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含量。另外,GLP还可通过提高高脂饮食小鼠盲肠内Coprococcus_1、Alistipes、Prevotellaceae_UCG-001等菌属的相对丰度,减少疏水性胆汁酸DCA和CDCA的含量,同时通过提高Roseburia的相对丰度,增加亲水性胆汁酸UDCA和TUDCA的含量,从而有效缓解由高脂饮食导致的肝损伤。
(1)本文采用柠檬酸提取法制备龙须菜多糖(GLP),并对其化学组成和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酸提法得到的GLP提取率为22.75±0.45%,总糖含量为59.01±0.91%,硫酸基含量为22.85±0.80%,糖醛酸含量为10.41±0.28%,灰分含量为17.83±0.43%,水分含量为7.52±0.28%,蛋白质含量仅为1.57±0.37%,还原糖和多酚未检出,此外,GLP的平均分子量为31.5kDa,并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得出其主要由半乳糖、葡萄糖、岩藻糖和甘露糖组成,四者的摩尔百分比分别为52.18%、37.37%、5.74%和3.42%,另外还有少量的阿拉伯糖和木糖。通过甲基化分析结果发现GLP是一种以(1→6)型糖苷键为主的多糖,另外含有少量的(1→)、(1→3)和(1→4)型糖苷键。GLP不具有三股螺旋构象。
(2)通过体外模拟消化和动物实验,探究龙须菜多糖(GLP)在体内外的消化特性。结果表明,GLP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的过程中仅发生少量降解,分子量从31.63±0.20kDa降至30.57±0.23kDa。GLP在进入小鼠的胃肠消化道后未引起血糖的大幅度波动,GLP的GI值仅为38.39(葡萄糖的GI值为100),表明其是一种有利于维持机体健康的低GI食物。
(3)通过动物实验和高通量测序手段相结合,研究龙须菜多糖(GLP)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GLP虽不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盲肠菌群的多样性,但能有效促进肠道内产生短链脂肪酸细菌如Peptococcus,Roseburia,Butyricicoccus,Coprococcus_1和uncultured_bacterium_f_Ruminococcaceae的生长,并增加粪便中水分含量和丙酸、丁酸和戊酸等短链脂肪酸含量,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
(4)通过对小鼠进行40天的高胆固醇高脂饮食处理,成功建立高血脂小鼠模型,并研究龙须菜多糖(GLP)调节脂质代谢的作用。结果表明,42天的GLP灌胃处理,可显著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清及肝脏中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同时有效降低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的含量。同时GLP可在不影响高血脂小鼠的摄食饮水量的前提下,有效改善高血脂小鼠因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脏器肿大、附睾周边脂肪积累和肝脏脂肪积累等情况。另外,GLP可显著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酶活力,有效缓解因高脂饮食导致的肝损伤。
(5)通过动物实验、RT-qPCR技术、UPLC-MS技术和16srDNA测序手段相结合,较全面地探究了龙须菜多糖(GLP)调节脂质代谢及缓解肝损伤的作用机理。结果提示:GLP可通过间接上调高血脂小鼠肝脏内PPARα、ACS、CPT1a等基因的表达,促进脂肪酸活化成脂酰CoA并进入线粒体内进行氧化分解,从而降低机体内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GLP可通过间接上调高血脂小鼠肝脏内LxRα和CYP7A1的表达,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并促进TLCA、GDCA、GUDCA和TUDCA等次级胆汁酸的排泄,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含量。另外,GLP还可通过提高高脂饮食小鼠盲肠内Coprococcus_1、Alistipes、Prevotellaceae_UCG-001等菌属的相对丰度,减少疏水性胆汁酸DCA和CDCA的含量,同时通过提高Roseburia的相对丰度,增加亲水性胆汁酸UDCA和TUDCA的含量,从而有效缓解由高脂饮食导致的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