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作为存在的根据与表达--克尔凯郭尔生存哲学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vc1c2c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作为“存在主义的先驱者”以及“黑格尔主义的坚决反叛者”在西方哲学界享有盛名。他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存在观,提出了人生道路的三阶段,即作为人的存在的三个层次(审美阶段、伦理阶段和宗教阶段)。对这三个阶段的论述,构成了克尔凯郭尔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后揭露了审美阶段和伦理阶段是属于两种没有根基的存在方式,而且最终会导致人生绝望以及绝望后人所体验到的虚无处境,于是他将这种“个体的绝望”引渡至基督教中的“罪”,而在克尔凯郭尔看来,这种“罪”正好是对“个体存在”的最相近的表现。所以他在著作中提出:为了解决这样一个“有罪”的问题,我们不可沉湎于审美阶段,也不能依靠伦理阶段,而只有向上帝忏悔,从而开始走向了人生道路的第三种生活方式--宗教,而宗教阶段的生活是为信仰所支配。因此,本文着重梳理总结了克尔凯郭尔关于“个体的非理性的存在观”、“人的存在的三个层次”以及“信仰与成为一个人”等问题的看法,试图探究信仰如何作为存在的根据与表达。在论文第二章介绍了克尔凯郭尔的个人生平,著作及所处时代的变迁,通过分析克尔凯郭尔生存哲学的理论建构,强调生存即成为一个个体的人,而个体的人的生存历经审美阶段、伦理阶段,必将通过信仰的跳跃,指向生存的皈依阶段--宗教阶段。在第三章中,文章围绕信仰与人的生存的关系展开深入的探讨,阐释了克尔凯郭尔对无根的生存阶段的批判,论证了有根的生存阶段的基础及其实现途径,认为,在克尔凯郭尔的生存哲学中,只有信仰才能为存在奠定根基。而“成为一个基督徒”,“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成为一个自我的存在”,是走向有根的存在的基本途径。最后在第四章针对克尔凯郭尔关于“生存”与“信仰”的哲学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分别从几个维度进行了进一步阐述:在哲学领域,他对黑格尔主义的反叛以及对其他存在主义哲学家的影响;在存在主义文学领域对作家卡夫卡创作的巨大影响以及克尔凯郭尔个体论与当今女性主义发展的相关联系。
其他文献
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写作的《大众哲学》说新话开新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新道路,自此叩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大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
近年来,哲学领域对系统科学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达到了较高的研究水平,但也显现出了一些理论上的不足。本文从三个不同领域浅谈了“系统”与“非系统”的差异。   第一部分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中有至人谈寂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