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理论视野下的惯用语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12345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惯用语是汉民族文化、心理的镜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汉民族的思维特点和价值观念。目前已有的关于惯用语的研究,主要是就其性质、来源、结构、语法功能、语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生成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的却很少。本文基于惯用语本身的特点,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在意象一图式、隐喻、转喻和概念整合等理论框架内,对惯用语的认知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汉英两种语言的惯用语进行对比,以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汉民族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心理,同时也将有助于科学、合理地指导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教学。   本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是有关国内外惯用语研究的综述,侧重于国内对惯用语的研究情况,希望能够整理出一条惯用语研究的脉络,以期在纷繁复杂的惯用语研究中确定自己的研究视角。在此基础上简述认知语言学的主要观点和理论贡献,勾画出本文惯用语分析的认知语言学框架。   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在认知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挖掘和探索意象一图式、隐喻、转喻以及概念整合理论在惯用语语义扩展过程中的作用。它们是惯用语赖以产生、使用和理解的基石。   第三章是汉英惯用语的对比分析,我们采用文化语言学的方法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思维特征等几方面分析汉英惯用语的异同。语言是一面民族文化精神的镜像,结合汉民族传统文化的背景,对照英语民族惯用语,从而更深入全面地认识惯用语的面貌。   第四章是惯用语的对外汉语教学,惯用语最终的价值要体现在言语的使用上,前面几章对惯用语的深层生成机制的探讨将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进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郭沫若的诗学是主情主义的浪漫诗学,废名的诗学是情智交融的现代诗学,二人的诗学理论和诗歌创作呈现出一种杂糅的景观,构成相克相生又互补包容的诗学体系,共同推进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