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低频脉冲穴位刺激对糖尿病便秘患者进行进行为期两周的干预,旨在探究低频脉冲穴位刺激对糖尿病便秘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次数、血浆NO值、便秘症状积分的变化、便秘疗效、不良反应及随访后便秘的复发情况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更有效地应用低频脉冲穴位刺激治疗糖尿病便秘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年3月~2015年10月期间入住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的糖尿病便秘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便秘的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穴位刺激。每日一次,每次30min,干预两周,随访两周。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次数、血清NO值、便秘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及随访两周后便秘复发情况。结果1.基线比较试验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用药情况、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值等),评价指标基线情况(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次数、NO值、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首次排便时间两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肠鸣音次数试验结束后,两组患者肠鸣音次数与自身试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NO值试验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NO值与自身试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便秘症状积分试验1周后,试验组便秘各项症状积分与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便秘各项症状积分与试验前比较,除排便性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排便时间和排便性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周后,试验组各单项症状积分与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单项症状积分与试验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除便意和兼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单项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便秘疗效试验2周后,试验组痊愈5例,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29%;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5例,有效1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7.15%;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不良反应情况试验2周后,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低于对照组的14.2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低频脉冲穴位刺激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8.复发情况试验结束两周后,试验组有5例复发便秘,复发率为17.24%;对照组有12例复发,复发率为60%,高于试验组,且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低频脉冲穴位刺激较对照组有更好的远期效果。结论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能有效改善糖尿病便秘患者的便秘情况,且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具有一定的远期效果,因此,低频脉冲穴位刺激是改善糖尿病便秘患者便秘效果的简便、有效的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