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物流空间演化与机制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mobydick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是影响城市社会经济运行效率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伴随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成为必然,由物流企业和物流节点构成的城市物流业的产业空间轮廓渐趋明显。本文试图从空间地域性的视角,探究城市物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形成演化规律与驱动机制,一方面丰富了现代物流的地理学研究内容,推动学科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对科学合理地进行物流业的规划布局具有启示意义。同时,物流空间发展规律的研判,对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今后发展物流产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研究主要由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部分组成。理论研究部分,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对城市物流空间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城市物流空间是指在城市地域范围内,各种物流企业、物流节点以及它们所构成的物流活动在一定地域空间上的集中分布或组合形式。城市物流空间的构成要素包括物流企业、物流节点和物流基础设施。实证研究部分,论文主要从物流企业和物流节点设施两方面展开。通过建立上海物流企业的空间属性数据库,分别从整体和各类型视角研究物流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演化过程。物流企业在市域范围内的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重要的物流园与物流基地、各区县级经济中心,且郊区化拓展趋势明显。不同功能、性质与规模的物流企业在空间布局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运输企业、货代信息企业、合资物流企业和境外物流企业、大型物流企业是中心城区的比较优势物流企业,其中,货代信息企业和境外物流企业的向心集聚趋势明显。新建物流节点主要位于郊区,原有节点空间布局的变迁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上海城市物流空间演化的驱动机制包括:自然历史条件,奠定物流初始空间格局;区位条件变迁,加速物流空间格局演化;国际宏观经济背景,倒逼城市物流空间优化;政策调控,规划引导,规范物流空间布局。其所带来的空间效应则主要体现在:城市空间结构效应、产业空间效应和城市环境效应三个方面。
其他文献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时代迫切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审美,学会学习”的本领。然而教学又是一项艰辛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千千万万少年的成长
<正>伴随互联网社交的发展与网络语言的更新,出现了很多有意思的"萌语言",如"宝宝不开心""蓝瘦香菇""么么哒"等。这些带有儿童化和拟人化色彩的"萌语言",不仅成为社交流行语,
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患儿与成人具有差异性,具体体现在患儿依从性较差,且可能造成一些列心理和其他护理问题。因为患儿多处于幼儿期和童年期,不良的负向情绪有可能对患儿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