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所著的英语小说京华烟云,描述了自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全面展开的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北京城里三大家族里众多人物的思想,生活及爱情。小说创造了很多栩栩如生及具有中国特色及代表意义的人物角色,让更多的西方人及时了解中国人民的英勇无畏,热爱生活,诚实善良的优良品质,并且三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本文认为,除了林语堂的优美文笔和深厚的思想底蕴,这部小说灵活运用了不同的叙事视角,这一最重要的小说的文体要素,用英语出色完成了一部跨越四代人,纵横海内外,涵括近百人的长篇小说。所以,判断这部小说的任何一部译作,除了要考察其文化内涵的传播之外,更需要考察译者是如何处理原文的叙事视角这一关键概念的。
作者结合这部小说的特点,以及叙事视角的相关研究,把叙事视角划分为四大类:感知视角,认知视角,时空视角和会话视角。本文一一考察了两个汉译本对四种不同的叙事视角的处理方法,发现译者会依据自己的翻译目的,选择保留或者改变原文中的视角,或者创造出新的视角。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结合翻译理论和小说理论中叙事视角的研究成果,来分析这部经典小说两个汉译本。同时,由于采用了全新的分析框架,列举了小说中的一些有特色的例子。最后,文章尝试提出处理不同视角类型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并提出了三大原则,即:一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的视角;二是,译者的新创的视角要符合文本及现实世界的基本逻辑;三是,要最大限度地传达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贴近人物形象,并被译文读者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