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近三十年经济改革的重要成就反映在家庭上,即家庭财富数量的不断增长。如何实现居民财产性收入成为社会焦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空间逐渐扩大,在不同金融资产之间的选择行为日渐形成。住房体制的改革,家庭资产配置也不仅仅限于金融资产。因此仅仅从储蓄消费的理论来理解家庭的资产状况已经显得非常局限。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生命周期效用最大化角度研究家庭资产配置行为。建立动态规划模型解释家庭整个生命周期资产配置行为。本文在考虑消费给家庭带来效用问题基础上,综合考虑资产、负债的持有也带来正、负效用问题;在不考虑信贷约束,家庭在具有信贷能力的条件下进行配置资产;由于近年来,房产作为一种投资工具越来越明显,因此本文将房产作为以决策变量纳入模型中。主要通过行为参数反映各国居民家庭资产配置的差异性。在实证方面,由于国内目前很难找到有关大量家庭资产、劳动收入、家庭结构等信息的面板数据,因而本文利用了美国数据说明相关参数的确定方法以及进行相关参数敏感性分析。而对国内家庭资产配置行为仅从定性角度加以了分析。由于当前中国家庭资产配置行为主要体现在金融资产配置行为上。因而本文从金融资产配置背景,中国家庭金融资产持有量的变化统计,以及约束中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因素加以分析。本文在已有动态规划模型的基础上,将房产、金融资产、负债纳入模型,认为这些资产、负债的持有也产生效用。而通过边际效用函数的斜率将反应家庭特性的变量纳入模型,这是在效用函数的应用上的创新。一定意义上讲,利用行为金融的一些思想。通过实证研究,确定家庭资产配置行为参数,是研究方法上的一种尝试。通过对该问题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家庭更好在不同投资产品之间合理选择比例,以实行财产的保值增值。有助于家庭更好的平滑消费,应对家庭面临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房地产商、金融机构在提供家庭产品时应考虑的因素提供了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