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不同语言间的语序类型差异会影响二语学习者的语序习得,是语序偏误产生的根本原因。汉语是孤立语,属于SVO语序;韩语是黏着语,属于SOV语序。两者在语言类型和语序类型上差异显著,因此韩国学生在汉语语序习得方面受母语负迁移影响会产生很多偏误问题。本文立足对外汉语教学,运用语言类型学视角,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大量偏误材料及汉语学习平台中获取的韩国学生语序偏误进行系统性考察,分析韩国学生在汉语语序习得中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语言间的语序类型差异会影响二语学习者的语序习得,是语序偏误产生的根本原因。汉语是孤立语,属于SVO语序;韩语是黏着语,属于SOV语序。两者在语言类型和语序类型上差异显著,因此韩国学生在汉语语序习得方面受母语负迁移影响会产生很多偏误问题。本文立足对外汉语教学,运用语言类型学视角,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大量偏误材料及汉语学习平台中获取的韩国学生语序偏误进行系统性考察,分析韩国学生在汉语语序习得中产生的几种基本语序偏误情况,包括主谓宾语序偏误、定语语序偏误、状语语序偏误和补语语序偏误等。通过定量统计发现,韩国学生状语语序习得受语序类型影响最大,偏误频率最高,表现最为复杂;谓宾语序、定语语序、主谓语序次之;而补语习得中语序偏误频率最低。在此基础上,从类型学的视角韩国学生汉语语序习得偏误的机制和成因进行探讨,进而提出教学对策,认为强化语序意识是提高学生语序习得效率、减少偏误的有效策略。
其他文献
李锐是一位具有思辨精神的作家,文学要表达什么?怎样表达?李锐一直思考并尝试回答这两个基本问题。李锐赋予“吕梁山系列”小说深刻而丰富的内涵,通过这一文学空间表达他关于生活、生命、时间、命运等思考与理解。吕梁山这一空间意象,成为李锐探寻生命与宇宙的精神家园。本文以空间叙事理论为理论资源,对李锐“吕梁山系列”小说的叙事内容、叙事话语和价值体现三个问题进行分析与阐释。从叙事内容看,吕梁山之于李锐具有物理空
生物炭基肥是生物炭与矿质养分按比例混合制得的复混肥,秉承了生物炭与肥料的特性,具有改善土壤理化特性、提高土壤矿质养分以及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等积极效应。然而生物炭基肥在我国东北地区稻作应用,及其与作物产量、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鲜有报道。本研究以水稻为供试作物,在黑龙江阿城区开展田间小区试验,试验共设置不施肥(NOF)、常规化肥(NPK)、炭基肥处理(BF1、BF2、BF3)五个处理,田间管理措施依照当地
吲哚及其衍生物是天然产物、药物和农药中常见的结构单元。过渡金属催化吲哚苯环区C–H活化是一种有效合成吲哚衍生物的方法。他们通常需要邻近诱导基团去实现位置选择性C–H官能化,这通常得到邻近双取代吲哚。然而,通过诱导基团合成非邻近双取代仍具有挑战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吲哚远端C–H官能化被报道,但是通过串联的C–H活化/诱导基团迁移合成非邻近双取代吲哚至今未报道。本文第一和第二部分通过调控不同的酸添加
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Mikhailovich Dostoyevsky)和太宰治(Osamu Dazai)分别是19世纪俄国和20世纪日本的著名作家。疾病叙事是他们小说创作的重要特征,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不仅包含生理疾病,还涉及到人的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等类型,其内容包括双重人格、肺病、热病、癫痫病、嗜酒与嗜赌的病态心理等。同时,两位作家擅长运用灵活多变的叙述视角对同一种疾病进行不同方面的观
阿成的小说聚焦哈尔滨区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阿成的小说主要呈现以“寒地黑土”为主要代表的自然风物、包容多元的现实景观以及异域文化和流人文化交融塑造形成的历史风烟。在叙事上阿成采用了笔记小说的形式,对哈尔滨进行细致且真实地反映,端详这一区域的底层群体,以刻画不同“小人物”的故事来拼合一部哈尔滨区域的时空画卷。本文从区域文化研究的角度出发,对阿成小说的区域文化呈现、艺术策略的选用、区域文化书写的
学界对于阿多诺艺术与真理关系问题的研究似乎通常是将其置于法兰克福学派的大旗之下,称其为“救赎美学”或“乌托邦美学”,而本文主要以阿多诺的《美学理论》为参考,试图从真理美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论文从阿多诺思想形成的背景谈起,第二章、第三章进入艺术真理观的本体讨论,完成了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的结合,试图说明阿多诺提出了一种新的艺术真理观。阿多诺的思考源于对理性至上的一体化现代社会的反思,认为非概念
北宋以来的“以文为诗”话题,经由宋元诸多重要作家与文学理论家的探讨,至明,已经成为诗文辨体、唐宋诗之争乃至文学史正变等问题不可回避的命题,这在明诗话中有十分集中的体现。明初诗坛承宋元之旨,诗话创作在内容上摘录宋元诗话、诗法以成书,在诗学理论上也继承前人,具体到“以文为诗”观也多本于前人,较少独立见解。明中期诗坛文学复古思潮盛行,此一时期的诗话创作主要反映与宣扬了这股盛大的回归传统、景仰正体的思潮,
本论文以普京时期俄罗斯国家文艺教育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比较观察及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回顾了俄罗国家文艺教育政策的历史沿革,分析总结了当代俄罗斯文艺教育政策的核心理念、主要形态和实施举措,特别选取了莫斯科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为当代俄罗斯文艺教育政策案例对其实践进行评析。通过研究发现,普京执政以来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俄罗斯国内主流价值观衰落、文艺人才培养质量下降和俄罗斯
熊朋来(1246-1323),字与可,豫章人,因出身于豫章望族,家境殷实,故而能长期投身学术之中,他不仅深谙儒学之道,精通琴律,还上识天文、下通地理。宋亡后,熊朋来隐居乡间,撰写《瑟谱》一书,目的是为了恢复正统雅乐。随着《诗经》研究视角的开阔,《诗经》音乐性的探索有了较大进展,《瑟谱》逐渐被学术界关注到。但目前对《瑟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乐律考古和古瑟旋律等角度,《瑟谱》的音乐价值得到肯定,在文献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