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模糊控制模型是研究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现代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区间二型模糊控制模型为深入研究带有不确定参数的非线性系统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采用先进的矩阵不等式方法,针对离散时间区间二型模糊双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耗散性控制以及观测器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新的稳定性理论和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取得以下三个部分研究成果:第一部分:针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控制模型是研究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有效方法之一,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现代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区间二型模糊控制模型为深入研究带有不确定参数的非线性系统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采用先进的矩阵不等式方法,针对离散时间区间二型模糊双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耗散性控制以及观测器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新的稳定性理论和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取得以下三个部分研究成果:第一部分:针对带有常时滞的离散时间区间二型模糊双线性系统的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提出区间二型模糊状态反馈控制准则,得到离散时间区间二型模糊双线性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充分条件,并通过数值仿真例子验证所得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第二部分:研究了一类带有无穷分布时滞和外部干扰的离散时间区间二型模糊双线性系统的严格耗散稳定问题.通过设计模糊双线性静态输出反馈控制器,使闭环系统在允许参数变化范围内严格耗散稳定.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可以通过序列线性规划矩阵方法求解得到.最后,通过一个例子验证所得结果的有效性.第三部分:考虑系统状态和输入不能完全可测,基于模糊双线性观测器,研究带有时变时滞的离散时间区间二型模糊双线性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基于李雅普诺夫函数方法,利用先进矩阵不等式,并在李雅普诺夫函数推导过程中考虑常被忽略的二重、三重差分项,得到增广系统稳定充分性条件.给出一个数值仿真例子验证所得结果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MHD患者NLR、PLR与LVH的相关性,以及NLR、PLR是否可以作为MHD患者LVH的预测指标。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的血液净化中心接受MHD治疗的138例ESRD患者。所有患者每周接受3次HD治疗,每次4小时。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的年龄、性别、透析龄、原发病等一般资料,并收集WBC、NEU、LYM、PLT、MONO、Hb、ALB、TC、TG、
羊支原体肺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由支原体引起,临床表现为发烧、浆液性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养羊业发展的重要病原之一。为了了解新疆南疆地区支原体肺炎的感染情况,在5个羊场开展了绵羊支原体肺炎、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山羊支原体肺炎进行了血清抗体检测,对绵羊肺炎支原体做了PCR检测和分离鉴定。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5个规模化羊场3种支原体肺炎的
自黄土高原实施人工植被建设修复生态环境以来,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遏制,生态环境系统的稳定性显著增强。土壤动物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碳氮循环及土壤质量演变等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群落结构变化可以准确地反映出生境的优劣,但目前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生态交错带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对人工植被恢复过程的响应机理尚不明确。基于此,本研究选择榆林市榆阳区的巴拉
目的:1.调查PTB患者不良生活行为习惯,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生活行为习惯差异。2.探究不良生活行为在内的多种因素对PTB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旨在为早期生活方式干预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延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行问卷调查的413例PT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段划分标准[19],分为青年(18~44岁)、中年(45~59岁)、老年(≥60岁)。分析不同年龄段PT
目的:1.明确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2.探究血浆CTRP3与AMI后患者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按照2019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报道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中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为原则,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分院心内科就诊,并首次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目的:初步分析NAs经治CHB患者序贯联合Peg-IFN的临床疗效,为更多的CHB患者追求临床治愈提供真实数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经NAs治疗≥1年的CHB患者。按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录入60例患者,序贯联合组纳入30例患者,按1:1比例入组30例NAs单药治疗者作为对照。序贯联合组在继续NAs治疗同时联合Peg-IFNα-2b;NAs单药组继续口服NA
目的:分析ALT<2ULN的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临床转归,按照是否给予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和未治疗组。分析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各项指标的差异以及不同时间患者的病毒学应答率,统计治疗过程中患者HBsAg阴转、肝炎活动、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并评价药物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基线和随访终点各指标的差异及HBsAg阴转、肝炎活动、肝硬化、肝癌的累计发生率,为临床医生的精准治疗提供
锌作为一种结构、催化和信号成分,在生物体许多生理过程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也是病原细菌生长所必需的,不但参与各种代谢过程和毒力发挥,而且在感染宿主和定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引发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之一。目前在铜绿假单胞菌中已发现包括Znu ABC、HmtA、CntRLMN等多种锌离子摄取系统,这些摄取系统保证了铜绿假单胞菌在锌离子匮乏环境中尤其是在宿主体内的正常生长
目的:本课题将通过对比健康人群和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nonobstructive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isease,NOCMVD)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NLRP3蛋白、mRNA表达量以及血浆中IL-18、IL-1β表达量,探讨NLRP3炎症小体与非阻塞性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脑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