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翻译实践报告旨在研究译者如何在汉斯·J.弗米尔目的论的指导下完成《血液涂片染色机7122使用说明书》的翻译实践,包括翻译前的准备工作、翻译进展和译后的回顾三个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越来越活跃在世界经济当中,并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建立了前所未有的贸易关系。21世纪,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关注健康问题,健康是人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因此,近年来,整个国际市场对医疗器械的需求都在不断增长,中国也从其他发达国家进口各式各样先进的医疗器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整个国内社会都需要有翻译人员把从国外进口的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翻译成汉语来使用,尤其是翻译英语国家的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作者也因而有了这样的机会去尝试相关的翻译实践,翻译了《血液涂片染色机7122使用说明书》中的一部分。本翻译实践报告探讨的是作者怎样完成翻译任务这一过程。首先,作者反复、仔细地阅读原文文本和平行文本,同时充分利用各种专业词典、在线翻译软件以及雅信等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基于此,作者针对原文本中出现的专业词汇建立了一个术语表。接着,作者查找前人对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在文本特征、语言特点和翻译方面的研究,并进行文献综述,这让作者对此类科技文本的特点及其翻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然后,作者选择合理的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一方面,该科技产品使用说明书主要是传达给消费者产品的使用信息。翻译委托人要求目标文本要符合中文医疗器械说明书的文本风格、语言特点以及汉语的表达习惯,精准地再现科技信息。另一方面,何其莘等(2011:252)指出“说明书的翻译应以实现译文在目的语文化中的交际目的为首要原则,达到与原文相似的交际目的”。因此,基于对翻译任务、原文文本、目标文本以及前人研究的分析,作者选择把目的论应用到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的翻译当中。在本翻译实践报告中,作者将分析怎样用该理论来指导整个翻译过程,其中包括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最后,报告总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这一类科技文本的翻译,使之更准确、专业。同时,作者还总结了自己在翻译过程中的发现和不足。并加以改进,争取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