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道听途说》的研究情况,论述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意义。第一方面,介绍各种选集对《道听途说》中部分篇章的选录,这些选录说明了《道听途说》的价值,有些选集还对《道听途说》及潘纶恩做了简单介绍。第二方面,介绍工具书及专著对《道听途说》的涉及。很多工具书及专著中都涉及到了潘纶恩《道听途说》,对潘纶恩其人及《道听途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做了简单的介绍,但论述还不够系统、深入。第三方面,介绍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对潘纶恩《道听途说》的研究。有五篇学位论文提到过《道听途说》,但它们都仅仅涉及到其中的某一两篇文章,提到《道听途说》的期刊论文虽然有十几篇,但大部分都是稍微提及或就某一方面进行论述,缺乏深入性和全面性。陆林的两篇关于潘纶恩《道听途说》的专题论文很值得关注,对潘纶恩的生平、《道听途说》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翔实的论述,说明了《道听途说》的价值正逐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鉴于此,本文力图对《道听途说》的成书背景、作者生平、《道听途说》的思想价值、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专题研究,使这部小说得到应有的重视。第二部分,主要考察潘纶恩的生平与《道听途说》的创作。第一节,主要探讨潘纶恩的家世、生卒及与潘纶恩《道听途说》联系比较密切的族人,将潘纶恩一生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论述;第二节,对《道听途说》创作的政治文化背景进行考述,分析清末的政治文化环境对《道听途说》的影响。第三部分探讨《道听途说》的思想内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蕴。首先,作为传统的下层文人,淑世劝世和孤愤是潘纶恩创作《道听途说》很重要的两个动机;其次,对神异故事的描述和对现实世界的描绘是作者救世之心的重要体现;再次,生活在一个行将就木的清末社会,面对官场的黑暗、科场的腐败、世风的沦丧,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情如鬼的末世社会的图卷。第四部分,从叙事、写人、语言三个方面探讨《道听途说》的艺术特色。第一节,从征实的态度、曲折的情节、“箨园氏曰”的结构模式几个角度分析《道听途说》的叙事艺术。第二节,论述《道听途说》塑造了生活化、个性化的底层社会人物群像,同时人物塑造达到了立体化、复杂化的艺术效果。第三节,探讨《道听途说》的人物语言、论述语言、描写语言,总结《道听途说》在艺术上达到的巨大成就。第五部分,探讨文言小说及通俗小说对《道听途说》的影响。《道听途说》风格既不完全等同于《聊斋志异》又不同于《阅微草堂笔记》,它开辟了介于二者之间的第三条路。表现在它同时受到《聊斋志异》等文言小说与四大名著等通俗小说的双重影响上,这是本部分重点讨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