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仿真实验教学设计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ark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教育部首次正式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教育部2017年版《普通高中教育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的理念确定为课程标准的主题,确定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包括五个方面,其中核心素养4是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这使得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重新受到教育界和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代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显然承担着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重要职责。由于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可能存在各种条件的干扰因素,本文基于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仿真实验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替代某些真实性的实验来培养广大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水平,本文的创新点就在于将仿真实验与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结合起来。首先,通过收集文献了解国内外相关概念和研究现状,并利用仿真实验平台软件对由于各种因素不能完成的实验过程进行模拟,熟练使用仿真实验软件的各种功能。其次,以沈阳市第十一中学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对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仿真实验在高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现状,并使用SPSS22.0软件有效的对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调查数据分析处理。最终,通过在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总领下对教学内容进行融合仿真实验的完整教学设计,经过两个班完整学期的教学评测成绩分析教学效果。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教授,可以看出将教材中完成不了的化学实验通过结合仿真实验平台的重新设计运用于实验教学中,既可以补充不能实际操作实验的遗憾,又能激发起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热爱,进而达到培养综合素养的目的。研究发现,仿真实验软件应用到化学实验课堂中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教学成果,既激发起学生爱化学的热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又对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起到了激发和培养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其他文献
就双机器人搬运刚体之外的复杂作业提出了面向操作物的运动描述与规划方法,以及适应于工业机器人系统的基于关节位置控制的协调控制策略。在两工业机器人协调系统上实现了相关
通过对西方教育人类学在我国传播的时间序列进行整理和研究,本文对西方教育人类学在我国的传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历史回顾和反思,在对西方教育人类学在我国传播的具体情况进行
我国作为世界贸易大国,但是自主创新能力尚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拥有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技术较少,在国际分工合作过程中缺乏技术话语权和主导权,处于全球价值链相对较低的位置
介绍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电位计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NI公司的LabVIEW开发平台,实现了电位计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自动测试,完成数据采集、测试的控制与实时显示、数据存储与分析处理以及所生成报表的浏览与打印等功能,提高了测试的精度和效率。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中国就将生态环境保护置于优先地位,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了合作框架下各区域发展规划之中,:但是国际上仍旧有各种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环境
首先介绍了视频对象的分割技术,然后着重对视频对象编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包括典型的形状编码方法,对纹理编码、形状和纹理数据的运动估计以及任意形状视频对象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为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标志着创新驱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国新的发展历程上,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因素有很多,如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社会的自主创新氛围、政府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等。然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