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血液分配的耦合数学模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dan7181215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血液流动的重要功能是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等,其自身调节机制主要是肌源性调节MR(myogenic response)与管球反馈TGF(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肌源性调节与管球反馈机制都作用于入球小动脉,引起该肾单位肾小球滤过率SNGFR(Single Nephron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的改变。SNGFR决定了流入肾髓质直小血管和管周毛细血管网的血流量,其结果直接影响髓质逆流倍增器的形成,以及肾小管各段对水和溶质的重吸收和分泌。因此,肾脏皮质的滤过过程、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通过肌源性调节、管球反馈等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应当在数学模型中全面考虑。本文以哈根—泊苏叶定律和对流-扩散方程为基础,应用正常生理及某些病理状态的血流灌注量、血管管径、肾小管溶质浓度等参数,构建了耦合肌源性调节、管球反馈机制和小管系统的数学模型。论文主要工作:1.构建了肾脏管球反馈、肌源性调节机制及肾小管系统的耦合数学模型。在肾髓质,对小管系统水分和溶质的重吸收进行了一维扩散-传质模型的构建;髓袢、集合管、直小血管的流量计算基于水的守恒;模型的所有参数,包括渗透系数、小管与小血管内径和各小管入口处的流量都取自实验数据。2.研究了正常状态下肾脏滤过功能自身调节、重吸收和血液分配。由于入球小动脉肌源性调节响应的不同,本文对两种肾单位,浅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分别进行考虑。在正常循环血量/灌注量和血钠浓度条件下,模拟了当肾动脉压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的肾小球压、SNGFR、出球小动脉流量和血浆蛋白浓度。然后,分别得到了肾小管系统长袢、短袢、集合管内小管液的流量、Na~+浓度、尿素浓度和渗透浓度,并讨论了抗利尿状态下肾髓质各处渗透浓度的变化及其生理意义。最后模拟了肾单位在肾皮质-外髓质-内髓质-肾盂处的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无论动脉压P_A和灌注量J_A相对偏大或偏小,入球小动脉的肌源性调节功能使肾小球压在相对较小范围内变化,维持了有效滤过压和SNGFR的相对稳定。肾单位的血流量可间接反映全肾血液分配:皮质约88.5%,髓质约10.3%,肾乳头部约1.2%,基本与实验结果定量地吻合。3.进行了病理状态下的肾脏血流分配与其它重要参数的模拟。对于病理生理状态,首先模拟了肾单位灌注量变化时的肾小球压和SNGFR,并讨论了相应的肾脏血液重分配。然后模拟了灌注量增加和血钠浓度降低,即水利尿状态的集合管小管液流量、Na~+浓度、尿素浓度和渗透浓度,讨论并与抗利尿状态进形比较。最后模拟了水利尿状态的肾脏血液重分配。血流量的增加引起皮质相对充血,增加了直小血管与肾小管流量,降低了逆流倍增效应和肾髓质形成的渗透梯度,减小了由肾小管和小血管壁重吸收到间质组织水分的比例。水利尿状态尿液流量较大,其含有的钠盐和尿素浓度较低,渗透浓度也较低;皮质、外髓质、肾盂处血流分布为90.1%,8.0%和1.9%,皮质血液比例比正常时略有增加。论文主要特色:1.首次综合考虑了肾血流自身调节的肌源性调节(myogenic response,MR)与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TGF)两种调节机制,构建了肾管球反馈、肌源性调节机制及肾小管系统的耦合数学模型。2.应用所构建的耦合数学模型,分别研究了正常状态和病理状态下肾滤过功能自身调节、重吸收和血液分配。模型较好反映肾脏的自身调节功能和血流分配,为临床提供了可借鉴的肾功能定性、定量评价方法。
其他文献
“国学”就其本质来说就是生命哲学,而国学读物主要以儒家经典文本为核心,故而探讨民间国学热,离不开对于儒家生命之美的解读.本文主要以王阳明“心”学为视角,以说明那无善
川气东送管道工程途径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塌陷和土壤液化地质灾害对管道工程的施工和安全运营构成严重威胁,是管道遭受特殊地质灾害中亟待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摘要:在看了《运动伤病防治》这一章后,笔者对运动员在训练中防止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又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更新了传统的训练理念。“没有痛苦,没有收获”的理念己不是当今世界体育所推崇的,取而代之的是“用最好的训练条件,帮助最好的运动员,取得最好的成绩”。因此,一个优秀教练员应该让伤病发生率降到最小,同时激发队员的最大潜能,让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达到最高水平。  关键词:运动员;运动伤病;防
萧方骏先生为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其书法成就,多为其妙手仁心所掩,能以晋唐法帖为师,从容优游于古人堂奥,于书道一端,可谓见解颇深.然何以先生数十余年,临古不辍,而下笔风度唯
本文简单总结了损伤力学产生的背景及其基本理论,介绍了几种混凝土的局部损伤模型和非局部损伤模型,并分析了这两类模型的不同点及应用前景。为了克服局部损伤模型在数值模拟中
蜂窝夹层板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刚度以及可设计性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里广泛应用。对于航空航天中常见的大挠度、大变形的振动,线性理论往往达不到工程要求的精度。
《寄黄几复》是黄庭坚诗歌中的名作,其颔联更有“极致”“奇语”之美誉,诗评论家们对该诗中的情感,技法等都做了精细的研究,却忽视了儒释道思想文论在该首诗中的体现,可贵的
功能梯度材料是一种非均匀材料,兼顾了各组分材料自身的优点,其材料性质从板的一侧到另一侧连续光滑地变化,这是通过改变不同材料组分的体积百分比而实现的。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相比,功能梯度材料不存在两种材料粘结在一起时的界面力学性质不匹配问题,应力在各点处均是连续而光滑的,因而其力学性能更加优越。被认为是可用于未来高速航天器、核工业以及化学工业等领域的一种潜在材料。本文研究了各向同性矩形板、FGM矩形板和
神经元放电活动的研究是非线性科学和神经科学交叉的前沿课题,受到了数理科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学者的重视,是国际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非线性动力学的突飞猛进为相关科学的发展
铁磁材料在现代工业中广泛地应用于大型工程设备和新技术领域。磁无损检测技术作为能够对铁磁部件的损伤进行早期诊断的无损检测方法,目前仍缺乏从机理层面定量研究结构变形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