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修复由创伤、感染、肿瘤和其他疾病引起的节段性骨缺损在骨科上具有挑战性。人工骨修复材料为治疗骨缺损提供了重要解决途径。Zn元素在促进骨形成、矿化和骨量保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刺激成骨细胞分化,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因此可以通过将Zn掺入到其他骨修复材料中的方式,以增强骨修复材料的骨形成和矿化能力。本课题提出将促进活性元素Zn与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进行功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复由创伤、感染、肿瘤和其他疾病引起的节段性骨缺损在骨科上具有挑战性。人工骨修复材料为治疗骨缺损提供了重要解决途径。Zn元素在促进骨形成、矿化和骨量保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刺激成骨细胞分化,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因此可以通过将Zn掺入到其他骨修复材料中的方式,以增强骨修复材料的骨形成和矿化能力。本课题提出将促进活性元素Zn与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ydroxyapatite,nHA)进行功能复合的新思路,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出孔隙特性、力学性能与自然骨相似的仿骨结构活性增强HA骨修复材料,以期改善现有人工骨修复材料存在的降解与成骨不匹配、成骨效果不佳等问题。在前期的研究中,课题组的成员已经对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的不同氧化锌(ZnO)含量的ZnO/纳米羟基磷灰石(ZnO/HA)复合材料进行了制备工艺、表征、血液相容性、细胞相容性、抗菌性等一系列体外实验研究,发现ZnO含量在1.3wt.%左右的ZnO/H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细胞相容性)。因此本文选择ZnO含量为1.3wt.%的ZnO/HA复合材料进行体内生物相容性和骨修复能力研究。论文分为以下3个部分:(1)多孔ZnO/H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多孔ZnO/HA复合材料,XRD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成分纯净,主要由ZnO相和HA相组成,没有发现其他磷酸三钙相,也没和NH4HCO3及其分解产物;SEM观察结果表明,多孔HA和复合材料具有大小孔并存的孔隙结构,孔隙率大于40%、孔径在50~500μm之间,这为血管和新骨组织的长入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力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多孔HA材料和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均大于150MPa,弹性模量在6GPa左右,符合人工骨修复材料对力学性能的要求。(2)多孔ZnO/HA复合材料的体内生物相容性评价。选择6只健康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皮肤刺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多孔ZnO/HA复合材料浸提液在与兔皮肤接触后的48h内,皮肤没有出现红斑和水肿的情况,平均原发性刺激指数为0,说明ZnO/HA复合材料无刺激性;选择15只雄性昆明种小鼠进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随机分为3组,分别注射生理盐水、HA和ZnO/HA材料浸提液,结果显示,注射多孔ZnO/HA复合材料浸提液72h内小鼠的体重升高,小鼠的肝肾组织HE染色显示肝细胞和肾细胞的形态及结构均正常,说明没有对小鼠产生毒性反应,对肝肾也无毒害作用。(3)多孔ZnO/HA复合材料的体内骨修复能力研究。18只雄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为2组,建立骨缺损长度为1cm的兔双侧桡骨缺损模型,一组左侧空白对照,右侧植入HA材料,另一组左侧空白对照,右侧植入ZnO/HA复合材料;血常规结果显示,所有实验动物术植入后1天有轻微炎症,术后8周炎症好转,术后12周恢复正常;血锌检测结果显示,在植入后14天、4周、8周和12周,ZnO/HA复合材料组动物血清中的锌离子含量升高;血生化结果显示,所有兔肝肾功能指标均在正常范围。X射线检测结果显示,在手术后第4、8和12周,空白对照组还有大段骨缺损,与HA材料组相比,ZnO/HA材料组发生更好的骨整合;Micro-CT检测结果显示,多孔ZnO/HA复合材料的降解和新骨形成能力均优于多孔HA材料,通过对骨缺损处的骨参数分析,ZnO/HA复合材料组的骨体积分数和骨矿物质密度优于HA材料组和空白组。以上结果说明,ZnO/H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体内生物安全性,并且其骨修复能力要比单纯HA材料好。综上所述,利用放电等离子技术制备的ZnO含量为1.3wt.%的多孔ZnO/HA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体内生物相容性,植入体内后,表现出良好的体内生物安全性及骨修复能力,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骨修复材料。
其他文献
氮杂环卡宾(N-heterocyclic carbene,NHC)作为一类具有强σ-供电子能力的配体,其性质类似于富电子的膦配体。与传统的膦配体相比,NHC结构多元化且易于修饰,对金属的配位能力强,可通过改变NHC侧链上的取代基种类和数目来改变其立体效应和电子效应,从而改变NHC金属催化剂的空间构型,并可诱导手性。因此,NHC配体在过渡金属催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NHC配体修饰获得催化性质良
抗菌肽是生物体天然免疫系统重要的效应分子,因其具备抗菌谱广、特异性强、抗菌效率高等特点备受关注,现已有多种抗菌肽作为新型抗菌新药进行临床开发。抗菌肽的作用机制不同于传统抗生素,它主要作用于微生物的细胞膜,不易引起微生物抗药性,因此极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两栖动物皮肤是抗菌肽丰富的资源库,为多肽类抗菌药物开发提供了大量的模板。目前两栖动物产生抗菌肽表达差异的具体机制未明。黑斑蛙具有生存范围广和抗菌肽种
碳点因独特的光学和化学性能被广泛用于化工领域、环境检测、生物传感、疾病诊疗、光催化或光电器件等多学科与领域,但组成和结构单一的碳点存在量子产率低和光学性较差等缺点,因此杂原子掺杂和功能化常常被作为改善其性能的有效手段之一。非金属原子通过尺寸效应、改变表面官能团状态、共轭结构和分子结构来调节碳点的化学结构。金属原子则通过调节碳点的能带结构来实现。功能化则通过钝化碳点表面,获得特定荧光性质的碳点。本文
本学位论文基于带耗散源格林函数去奇异化数值方法,建立了多重点源物理模型,研究基于浸没点源分布的均匀流体二维、三维水动力学变化,数值模拟了多重点源自由表面波高,在点源位置、水深、流场与源强耦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复杂内部流场变化中,研究波体之间的变化规律.以下是本文的主要工作:(1)基于源格林函数,建立二维均匀流浸没点源物理模型,数值模拟双点源水平、倾斜排列下自由表面波高,详细地研究了点源位置、浸深和耗散
目前我国的烟叶种植面积、产量均位列全球首位,烟叶的烘烤效果是决定烟叶质量和经济性的关键因素,在能源匮乏和环保要求严格的今天,热泵作为一种高效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干燥之中。现行的热泵烘烤密集烤房排湿方式为开式排湿,排湿气流经过蒸发器之后直接排至室外,余热损失严重,烘烤能耗较高。闭式热泵烘烤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循环空气进入到热泵冷凝器的温度过高,导致冷凝器中的制冷剂不能被完全冷却为液态,使
热光伏电池是热光伏技术中实现热辐射能到电能转换的关键组件,制约着热光伏系统中电能输出能力和热辐射光电转化效率。鉴于传统单结热光伏电池光谱响应特性与经济性好的宽谱辐射体热辐射特性之间的失配问题,本文以与商用Ga Sb衬底晶格匹配的、实验可制备的GaxIn1-xAsySb1-y和InAs0.91Sb0.09合金为材料基础,应用载流子漂移-扩散理论系统研究了新型GaxIn1-xAsySb1-y/InAs
目标检测作为计算机视觉的重要研究领域,是其他图像分析、图像理解领域的基础。目标检测是指在输入图像中识别并定位指定目标。近年,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在各类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尤其是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大大提升了深度网络的特征提取能力,提高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性能。于此,本文从深度神经网路的模型压缩及提升目标检测的检测性能角度,针对:1)深度神经网络的深度是其成功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药用草本植物,主产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尤其是云南省文山州。目前对于三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活性研究、克服连作障碍等方面,而三七的遗传学基础研究工作相对滞后。随着转录组学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学领域应用的日趋成熟,有必要开发三七转录组分子标记,并与三七部分重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从而为三
分数阶微分方程的非局部性,可以为具有“记忆性”、“遗传性”的材料和过程提供较好的理论支撑,因此被用来描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众多领域的实际问题.Hopf分岔理论作为分析系统稳定性问题的经典工具,在研究系统动力学特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分数阶微积分的蓬勃发展,分数阶系统的Hopf分岔问题及其控制成为近年来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此外,众多复杂系统的时滞现象不容忽视,很小的时间延迟也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
研究目的:作为临床上治疗疼痛的代表性药物,吗啡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和癌性疼痛的治疗。然而长时间使用吗啡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包括镇痛耐受、痛觉敏化以及成瘾等。这些副作用,特别是镇痛耐受和痛觉敏化,极大地削弱了吗啡的临床药效和应用。因此,阐明吗啡诱导镇痛耐受和痛觉过敏的机制,找到缓解途径,对于有效应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疼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巨大的社会效益。线粒体作为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量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