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RP加固OSD纵肋-面板疲劳开裂的有限元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hongju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Orthotropic Steel Deck,OSD)具有显著的结构性能,成功应用在世界上数千座桥梁上,但其构造复杂,应力集中显著,在车辆轮载的作用下,构造细节的疲劳开裂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对现役OSD疲劳开裂的构造细节进行加固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为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加固OSD纵肋-面板构造细节疲劳开裂的可行性,借助ABAQUS建立了OSD多尺度有限元模型,采用扩展有限元法模拟了纵肋-面板构造细节焊趾处表面裂纹,并采用三维实体建模方法进行CFRP加固模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所示:首先,确定扩展有限元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的准确性、三维实体建模方法模拟CFRP加固的可靠性,一方面,为验证扩展有限元法的准确性,本文建立了轴向受拉平板模型以及纯剪切平板模型,通过扩展有限元法计算应力强度因子,并与解析解相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扩展有限元法计算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值是可行的,但在模拟时,需要注意围道积分数、网格密度的选择。另一方面,为验证三维实体建模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建立了CFRP加固轴向受拉平板模型,发现采用三维实体建模方法计算得到的疲劳寿命提高倍数与试件试验值相近,说明采用三维实体建模方法进行CFRP加固模拟是较为可靠的。之后,为了研究CFRP加固OSD纵肋-面板构造细节疲劳开裂的可行性,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多尺度有限元模型,选取横桥向最不利的轮载位置加载,计算并对比了CFRP加固纵肋-面板构造细节前后应力强度因子幅值的变化。结果显示,CFRP能有效降低裂尖应力强度因子幅值,从而降低其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提高疲劳寿命。并通过比较CFRP加固前后的应力分布,发现CFRP作用体现在降低了焊趾处的应力集中和增强了裂开区的连接效应。最后,本文为了研究不同参数对加固效果的影响,通过改变CFRP层数、纵向长度、面板和纵肋侧的宽度以及胶层厚度等参数,建立了一系列多尺度有限元模型,计算并对比了不同参数的应力强度因子幅值。结果表明,CFRP加固效果随CFRP层数、纵向长度、宽度的增加而提高,随胶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当CFRP纵向长度、宽度大于某一值时,其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很小。
其他文献
目前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需要进行视觉识别,由于机器人本身的运算能力有限,一般需要将工业现场的机器人采集的视频传输至后端处理。然而由于现场的工业机器人控制实时性的要求,普通的视频传输时延无法满足其实时性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视频传输在工业机器人远程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最早用于美国海军的数据分发服务(Data Distribution Service,DDS),已成为实时系统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应用,共享理念逐渐兴起,并在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共享理念作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共享”已成为当今时代讨论的热点话题。在共享理念的背景下,当今大学生的居住行为特征和居住需求发生了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要探讨新的大学生宿舍空间模式设计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学生需求。因此,本文围绕大学生宿舍
7050铝合金具有高强、高韧、耐蚀、高淬透性等性能优点,在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及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具有纤维状晶粒组织和小角度晶界的7000系铝合金,强度、断裂韧性及耐腐蚀性能更佳。因此,如何获得高体积分数小角度晶界和未完全再结晶变形组织是提高合金综合性能的关键。7000系铝合金热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应变速率能有效抑制合金的再结晶,得到纤维状晶粒组织。时效
随着物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种智能设备和新型应用不断涌现,使得网络中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一方面,云计算模式难以适应庞大的数据量传输带来的网络带宽高负荷问题,另一方面,新型应用计算密集性强、时延敏感度高,而远距离无线传输能耗大、时延高,大大降低了用户服务体验。边缘计算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之一。然而,单个边缘服务器难以连续提供资源,随着接入到网络中的用户设备越来越多,运营商提出部署
CRISPR/Cas9作为第三代的基因编辑技术是目前基因操作应用中最有前途和最通用的工具,然而,最新的一些研究发现Cas9核酸酶有时会切割与靶基因相类似的基因序列,这种现象也被称之为脱靶反应。脱靶的不确定性会给被编辑的生物体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对于计算机辅助程序而言,如果能够在生物实验之前预知脱靶反应的部位,不仅能提前做好出现不良反应的准备,也能根据预测结果筛选反应试剂,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本文针
对电动汽车而言,准确的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SOC)估计一直是最为重要的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准确评估电池SOC对电池正常安全的使用极为重要,也有助于提升车载动力电池的能量利用率、降低电池使用成本、延长电池循环寿命。但电池本身具有强非线性特征,以及受到自放电、工作温度和噪声等因素的影响,电池SOC的估计精度往往难以保证。此外,准确的电池SOC估计结果还高度依赖于准确的电池最大
目标跟踪算法需要在视频序列中实时预测物体准确的位置和形态变化,由于物体自身的形变以及环境中干扰物等因素的影响,跟踪算法的鲁棒性和定位精度往往会急剧下降。建立一个高鲁棒性、高定位精度的视频目标跟踪算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本文研究了端到端统一的视频目标跟踪与分割框架以及高鲁棒性的跟踪算法,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提出高鲁棒性跟踪算法,即基于中心点搜索的无锚框孪生跟踪算法(Anchor-Free
随着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数据在各行各业中均呈现出了爆炸式增长的态势,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与经济价值。多媒体数据具有总量庞大、种类多样等特点,如何从海量数据中进行高效的跨模态检索已成为有效利用大数据资源的基础性难题。为了很好地应对多媒体数据维度高、存储开销大以及检索效率低等问题,各种跨模态哈希方法被提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算法复杂度较高、忽视哈希码的离散约束、原始
煤样制样是通过粉粹、混合、缩分和干燥等步骤将煤样达到分析或测试状态,用于检测煤样质量是否达标。通过煤样制备、抓取和化验一体化,并将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等功能引入煤样制样系统,可以加快实现煤样制样系统的智能化发展。通过实时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可以减少煤样制样设备的故障率,提高系统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以煤样制样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故障诊断方法,并完
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我国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其中,清洁无污染、分布广泛的风能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备受瞩目的理想能源之一。当前对于风能的使用主要是通过风电并网来实现,但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和波动性较强,风电并网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产生无法忽视的影响。风电功率预测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全局模型的预测性能易受风能随机性影响,且自适应能力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