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网络的兴起、全球化的扩张以及社会转型的巨大变革,中华民族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网络时代所构筑起的新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以网络为平台的新兴网络时代,正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认知、情感、思想和行为。然而,由于网络具有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对青少年网民价值观健康与发展的影响是多层次、多角度和多方面的,呈现出积极与消极同时并存交错影响的矛盾状况。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当前社会各界都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从青少年的实际出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网络时代青少年的价值观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论述了构建网络时代青少年价值观的意义和内涵。本论文主要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并简单地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其意义。第二部分,分析网络时代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与特点。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青少年思维方式从宏观、抽象转向微观、具体;具体人生目标从崇高、理想转向现实、世俗;价值取向从单一、社会本位转向整合、兼顾个人与社会;价值评价从严格、绝对转向宽容、相对;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从盲目、服从转向理性、参与;学习观念从积极、求知转向复杂、实用职业选择从单一社会要求转向多元、个性网络使用从好奇、敬畏转向接纳、平常。进入新世纪以来,青少年思想观念呈现出整合折衷、理性务实、开放宽容、多元流变的特点,呈现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盲从走向理性、从浮躁走向平和、从片面走向整合、从怀疑走向理解、从独立走向合作、从独善走向参与、从回避走向担当的发展趋势。同时,网络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资本主宰一切,金钱高于一切的意识,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和精神领域的各方面,即人生理想错位、个人主义抬头、思想道德滑坡、拜金主义蔓延。第三部分,论述重构网络时代青少年价值观。笔者认为围绕青少年理想、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生活、成才及消费等方面的现实问题,须从理想信念观、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价值观、诚信观、义利观、婚姻观、就业观、消费观等七方面构建。(一)理想信念观网络时代,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实现共产主义仍是青少年的远大理想;在为实现共同理想的奋斗中,实现个人理想。(二)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价值观在网络时代,民族认同感的消解和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弱化是一个值得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确立国家意识是青少年民族与国家价值观建构的前提。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弘扬民族与爱国主义精神是青少年民族与国家价值观建构的主旋律。(三)诚信观诚信观是普遍、平等、理性、义利统一的社会诚信观,是道德诚信与制度诚信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反对功利主义诚信观,也反对道德理想主义诚信观,主张既要重视诚信道德教化,又要强化契约诚信观念。作为青少年应积极向上、明礼诚信、团结合作、憧憬未来把科学认识上的求真精神和做人方面的求真精神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才能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和人民,人生也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四)义利观“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青少年应树立的价值观。社会主义义利观是一种新型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它在继承古代义利观重视社会公利、道德理想和主张见利思义、义利并重等积极合理因素的基础上,真实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要求,是对义利关系的科学认识和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基本观点。(五)婚姻观青少年应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业在先恋爱在后,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业。如因恋爱而影响学业那是不可取的。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彼此间以诚相待,忠贞专一。只有这样,青少年才能拥有一个美好未来。(六)就业观就业,乃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事关社会的和谐和发展。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意识,这是最为务实的做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青少年要正视现实,逐步适应社会,加强自身的修养,自觉将实现个人价值的追求体现在为社会服务的实践之中。(七)消费观科学的消费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将消费视作主动的、创造性的主体活动,而不是浪费财富、玩物丧志、享乐主义的消极行为,是以人的生活方式健康化、文明化为特征的消费观。它要求人们在消费中实现人的体力、智力、情感力、意志力以及社会素质、精神素质、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在享受文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文明。消费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第四部分,论述重建网络时代青少年价值观的意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第五部分,结语。网络时代下青少年的价值观是传统价值观的扬弃,并不像有些学者所说的网络时代已危及到马克思主义传统价值观概念存在的合理性、是对马克思主义传统价值观概念的根本否定和背离,相反,网络时代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概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