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x5基因在B-ALL中的表达意义及应用RNAi技术阻断Pax5的表达研究

来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s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初步分析Pax5基因在儿童期B-ALL中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建立一种简便有效的RNAi技术阻断Pax5基因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研究Pax5阻断表达后的血液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增殖及凋亡等一般生物学特性的变化。从而进一步探讨Pax5基因在血液肿瘤细胞中的作用及在B-ALL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方法:对33例临床儿童急性白血病(其中B-ALL患儿26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ax5及其靶基因CD19的mRNA水平表达情况。利用体外转录RNAi方法设计合成Pax5特异的shRNA。转染血液肿瘤细胞株后为了评价干扰效果,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mRNA和蛋白质水平Pax5沉默后的表达变化,筛选出有效的特异性shRNA。利用流式细胞术、MTT增殖实验以及RealTimePCR等技术检测Pax5瞬时缺失表达后血液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增殖、凋亡等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其他文献
为探讨中脑多巴胺(DA)能神经元选择性损害及包涵体形成的机制,本文首先利用蛋白酶体功能抑制剂Lactacystin建立大鼠帕金森病(PD)模型,观察是否对DA胺能神经元造成特异性的损伤,
目的:  随着脑外伤患者逐渐增加,精神伤残评定的案件也日益增多。部分患者伤后会出现持续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精神障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在精神伤残评定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由于皮肤损伤严重,创面污染,多有重要器官组织合并伤,治疗上较为困难。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清创后行原位皮片回植或植皮,然而部分患者的创面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