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光通信大气信道FBMC-偏振调制技术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feij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对于在真空信道下的空地无线光通信,在大气信道下的空间光通信系统的实际应用是尤为普遍的。基于大气信道的空间光通信技术在城域网数据扩展、光纤数据备份、应急数据通信、蜂窝式回程通信网络、军事上的数据保密通信、量子数据通信以及“最后一英里”等多个应用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调制技术是实现其通信稳定的关键技术,直接决定了信号传输的可靠性与鲁棒性。目前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由于其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窄带噪声的能力较强,可以有效抑制码间干扰以及随机衰落效应,一直以来是光通信研究的热点。但是,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很难适应恶劣的信道环境,会因激光相位噪声等造成子载波间的串扰。而滤波器组多载波调制技术则弥补了正交频分复用的缺点,既保证了子信道的独立性,也不要求子载波间严格同步,更适合于空间光通信。圆偏振调制技术有更高的穿透力和抗衰减能力,对抗大气湍流也有更好的保偏特性,因此也是空间光通信的研究热点之一。将偏振调制技术组合并重新引入滤波器组多载波调制技术,能有效地结合两者的技术优点,应用于系统对抗恶劣的多信道干扰环境,提高了在无线光通信系统中的可靠性和工作鲁棒性。本文对基于地面点对点大气信道的滤波器组多载波的偏振调制技术进行研究,以解决现阶段研究中传统调制方式抗湍流能力差、子载波串扰严重、抗复杂天气环境能力差等问题。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工作成果如下:(1)首先针对子载波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频谱效率低、严格地要求子载波同步、子载波串扰严重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滤波器组多载波调制技术(FBMC)代替子载波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方案。仿真结果证明,基于滤波器组多载波调制技术相比基于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更能有效解决空间光通信调制系统的子载波串扰及频谱效率低等问题,还能提升系统的信噪比。(2)其次,针对现有的偏振调制技术的抗大气干扰能力差的问题,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对于环境影响的极不敏感正交差分相移技术与圆偏振光调制相结合方式,然后为了验证滤波器组多载波的圆偏振调制技术的抗大气干扰能力,使之与本文所提出的正交差分相移调制的偏振调制技术仿真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同样采用圆偏振光调制的方式下,本文提出的调制技术相比采用正交差分相移调制技术更能有效提高在正常天气下的抗干扰能力。(3)最后针对基于滤波器组多载波的偏振调制系统在对抗复杂天气下大气干扰性能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替换原有的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方案。通过分别在正常天气下通信仿真与极端恶劣天气条件下参数对比,结果分析表明,该技术能有效地对抗复杂天气环境,提高系统性能。
其他文献
网络空间到底应该被赋予何种法律地位呢?早期的探讨曾有不少观点认为,网络空间不存在主权,互联网是不受主权管治的独立空间;网络空间属于国际空间的一部分,即任何国家均不得宣称主权;即便宣称主权,国家也不能有效控制和监管网络空间以及在网络空间开展的活动.随着网络空间活动的频繁开展,各国都意识到互联网资源的商业价值以及技术和法律管控的必要性.实际上,各国也确实可以采取技术手段对信息的流动做出必要的限制,而且能够制定法律对其境内的网络基本设施、人员和活动做出规管.这一切新的发展都在颠覆人们对网络空间以及网络主权的看法
期刊
国家主权是现代国际法的基石性概念.《联合国宪章》确认了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并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自然延伸.欲准确理解网络主权的含义,就需了解国家主权是如何在网络空间体现的.一方面,网络空间不同于自然空间,它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人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造出来的,理解网络空间的架构是把握网络空间特性的关键.无论是研究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专家,还是研究网络空间治理的法律、政策专家,都采取了分层分析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国家主权的含义非常丰富,其具体表现也是多维度的.从管辖权的角度分析,
期刊
严禁“大数据杀熟”,App不得强制推送个性化广告,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因用户不同意提供信息拒绝服务……《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为信息保护加上了一把法律“安全锁”.让我们看图了解一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