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疆北山地区的坡北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由一个大型辉长岩体及二十多个超镁铁质侵入体组成,赋存坡一、坡十及坡东铜镍硫化物矿床,其中坡一超镁铁质侵入体的碳与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揭示镁铁质岩浆作用中存在地幔柱的贡献。其他超镁铁质侵入体岩浆作用中已证实的混染壳源物质的类型、混入机制、岩石成因及地幔柱作用的贡献等需要多元同位素体系制约。本研究对坡北杂岩体西部的坡一、坡十、坡四和坡东等超镁铁质侵入体中岩浆矿物开展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塔里木东北缘二叠纪超镁铁质杂岩体群成因的气体同位素制约(批准号:41872075); 新疆北部晚古生代岩浆 Cu-Ni-Ti成矿作用动力学背景的流体组成制约(批准号:41372095);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调项目:新疆北部晚古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与成矿耦合关系(项目编号:121201112109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北山地区的坡北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由一个大型辉长岩体及二十多个超镁铁质侵入体组成,赋存坡一、坡十及坡东铜镍硫化物矿床,其中坡一超镁铁质侵入体的碳与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揭示镁铁质岩浆作用中存在地幔柱的贡献。其他超镁铁质侵入体岩浆作用中已证实的混染壳源物质的类型、混入机制、岩石成因及地幔柱作用的贡献等需要多元同位素体系制约。本研究对坡北杂岩体西部的坡一、坡十、坡四和坡东等超镁铁质侵入体中岩浆矿物开展锂同位素、碳和稀有气体同位素分析,通过侵入体岩浆作用中流体挥发分来源的探讨,确定了混染壳源物质的类型、混入机制,认识了岩浆源区特征、岩体成因、地幔柱贡献等动力学背景,取得了如下主要认识:1.超镁铁质侵入体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CO2=-25.60.6‰,δ13CCH4=-15.6-56.3‰)位于地壳、地幔与有机质热成因范围内,多数样品甲烷同系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具正序分布特征,部分样品具有反序分布特征。橄榄石的δ13CCO2值轻于辉石的,高温段的δ13CCO2和δ13CCH4值比低温段的偏重,低温下δ13CCO2和δ13CCH4主要分布在甲烷氧化物范围内,高温段主要分布于地幔与地壳范围之间。2.超镁铁质侵入体的3He/4He值(0.262.79Ra)分布于地壳与地幔值之间,坡一侵入体的3He/4He(0.382.79Ra)高于坡十、坡四和坡东侵入体;20Ne/22Ne(8.111.7)和21Ne/22Ne值(0.02500.0342)分布于大气Ne质量分馏线(MFL)和L-K线之间,40Ar/36Ar值(295598)略高于大气值。3.岩浆矿物的锂含量(2.078.48×10-6)和锂同位素δ7Li值(-3.43+2.94‰)主要分布于蚀变洋壳和沉积物端元范围内,δ7Li值低于岩石圈地幔。坡一侵入体锂丰度变化范围(2.078.48×10-6)与坡东和坡十侵入体相比较大。δ7Li值从坡十、坡一到坡东侵入体依次降低,橄榄石δ7Li值(2.632.64‰,平均为2.78‰)高于辉石的δ7Li(-3.432.43‰,平均为0.53‰)。4.超镁铁质侵入体C-He-Ar同位素组成表明流体挥发分具有地幔(柱)、蚀变洋壳及大气组分不同端元的贡献。CO2和CH4同系物碳同位素组成表明流体挥发分为地幔来源,且混入了壳源与沉积有机质热裂解组分;坡一、坡十、坡东与坡四侵入体He-Ar同位素估算:岩石圈地幔比例分别为22.0、16.8、9.7和6.6%,再循环洋壳分别为10.9、9.0、7.5和8.3%;大气组分分别为67.1、74.2、82.8和85.1%。5.岩浆源区由深部地幔柱物质叠加俯冲流/熔体交代的亏损岩石圈地幔物质组成,锂同位素指示俯冲再循环洋壳进入到岩浆地幔源区,C-He-Ne-Ar同位素揭示坡一侵入体岩浆源区较深,而坡十、坡四与坡东侵入体岩浆源区为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岩浆矿物3He与36Ar含量正相关表明大气组分为源区混入,矿物结晶过程中有较重δ13C值的围岩物质加入到岩浆体系中。6.坡北杂岩体西部超镁铁质侵入体成因不同,可能是在后碰撞伸展环境与地幔柱作用的叠加构造背景下形成的。C-He-Ne-Ar同位素揭示坡一侵入体存在地幔柱岩浆作用的贡献,坡十、坡四与坡东侵入体地幔柱贡献较小。
其他文献
磁斯格明子(skyrmion)作为一种具有拓扑性质的磁结构,相关研究不仅包括其基本的物理现象,例如skyrmion霍尔效应、本征激发等;同时研究人员也提出了多种基于skyrmion的自旋电子学器件,例如赛道存储器、自旋纳米振荡器、基于布朗运动的噪声计算器件等。然而,如何更高效地驱动skyrmion、消除skyrmion霍尔效应、以及如何基于skyrmion开发新型自旋电子学器件等问题依然有待解决。
Retinex理论解释了人类视觉感知物体色彩的原理.该理论表明尽管从物体到达人眼的可见光是物体反射率和光照值的乘积,但人类视觉系统感知到的物体色彩只和物体固有的反射率有关,与光照条件无关.因而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人眼感知到的物体色彩是不变的.然而,相机等图像设备记录到的物体图像像素值是由物体反射率和光照值的乘积决定的,因而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得到的物体图像的色彩是不同的.Retinex问题的目标是要利用
随着高亮度蓝光InGaN LEDs的出现,白光LEDs由于节能、环保、轻便等众多优点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作为一种新型固态照明光源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于是,各种性能优异的荧光粉随LED芯片技术的成熟被不断地研究开发利用。本论文针对多数三价稀土离子激活的发光材料因f-f跃迁所产生的特征尖峰线状发射、发光效率不高和光谱吸收范围窄等关键问题,选择了基于d-f跃迁的Eu2+和s-p跃迁的Bi3+作为激活离子
当前,弱束缚核在重靶上的弹性散射和破裂反应实验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丰中子弱束缚核,能量主要位于库仑势垒附近。丰中子弱束缚核的弹性散射角分布与稳定核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结果,丰中子弱束缚核的微分截面角分布中,其特征性的库仑虹被明显地压低,甚至消失了。理论解释是由于弱束缚核的破裂截面大,破裂/转移道对弹性散射道有强烈的耦合效应导致其角分布具有这样的奇特性质。本研究组此前完成了三倍库仑势垒能区附近的丰质子核(
深刻认识"双减"政策的本质,明确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尤其是义务教育发展的指向,是事关基础教育基础性、养成性、全面性、发展性的大事。牢固树立"双减"意识,抓住关键少数问题,重点落实"双减"举措,统筹协调资源,认清五大关系,力促"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环加成反应是最高效的化学转化之一,可以在一步反应中形成多个碳-碳键或碳-杂原子键。本论文利用[4+2]和[5+2]环加成策略对具有独特新颖骨架及良好生物活性的Paeoveitol,Cedrane及Przewalskone进行合成研究,并对苯酚类衍生物的[4+2]和[5+2]环加成反应进行了综述。包括以下四章:第一章:降碳二萜Paeoveitol的仿生全合成研究Paeoveitol及Paeoveit
全碳季碳结构因其普遍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中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semipinacol重排反应在有机合成化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构筑螺环季碳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串联反应可以高效的构筑结构复杂的化合物,越来越多的串联反应被实现并应用于天然产物全合成中。我们实现了烯丙基碳正离子和1,3-二羰基自由基对双键加成反应并促进的semipinacol重排串联反应,并且反应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半频哪醇(semipinacol)重排反应通过原子或基团的迁移实现分子骨架重组,可以构筑季碳等分子的复杂结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特色、高效的合成方法。我们课题组一直致力于串联semipinacol重排反应及其在天然产物全合成中应用的系统研究,本论文延续组内研究方向,主要开展了两种基于串联semipinacol重排反应的合成方法研究,分别实现了呋喃化合物和螺环[4.5]癸烷结构的构筑,并成功应用于
作为一种环保、无污染的绿色清洁能源,可见光在太阳能电池、水的光解制氢等方面得到大量应用。不同于煤炭石油这类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是自然界中储量最为丰富最易获取的可再生能源。植物亿万年来源源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利用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生命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人类利用可见光能进行化学合成的探索起始自二十世纪初,现在可见光氧化还原催化作为一种新型催化模式蓬勃发展,已成为有机光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也让有
对于可见光长余辉发光材料来说,其主要应用于弱光照明,而在暗场环境下(10-610-22 cd/m2),人眼最大的视觉灵敏度在507 nm处(视觉相对灵敏度为100%),人眼敏感的波长范围为400-600 nm,该波段范围从紫光到橙光。目前蓝色以及绿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综合性能已达到商业化应用的要求,为了实现对人眼敏感的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多色化以及更广泛的商业应用,本论文主要侧重于在暗视场条件下人眼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