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BAP31胞内抗体的筛选及其抗胃癌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第4大肿瘤死因,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化疗虽然能够适当的使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但是其副作用较为明显。随着对胃癌的各种信号通路的逐渐认识,在分子水平抑制肿瘤生长的治疗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胃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分子靶点较少。近年来研究发现BAP31是一种新的肿瘤相关抗原,在多种癌症中高表达,并且可以促进一些癌症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Oncomine和GCBI数据库分析发现BAP3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胃癌细胞中也验证了此结果。通过抗体芯片分析BAP31与肿瘤相关因子的关系,发现BAP31与p27kip1呈负相关,与EpCAM呈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BAP31与p27kip1相互作用并且调节其蛋白酶体降解。p27kip1在细胞的生长发育中扮演重要角色,除了调节细胞周期进程,在细胞凋亡与分化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抑制p27kip1的降解可能会杀伤胃癌细胞。细胞内抗体是指将小分子抗体基因添加定位信号序列,使其在细胞内特定部位表达,可以中和或调节位于特定亚细胞部位的活性分子或触发免疫反应。细胞内抗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基因治疗手段,在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及HIV/AIDS等治疗方面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从人源单域抗体库中筛选得到BAP31的特异性单域抗体基因,添加内质网信号序列,成功构建了内质网滞留型的胞内抗体。其中VH-D1可以特异地阻碍BAP31与p27kip1的相互作用,抑制p27kip1的蛋白酶体降解。本文对VH-D1是否通过抑制p27kipl降解而杀伤胃癌细胞进行了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结果显示VH-D1通过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了胃癌细胞异种移植在裸鼠体内的生长。胃癌干细胞,是胃癌复发和转移的主要原因。CD44是最早发现的胃癌干细胞标志物。近年来研究发现,CD47也可以作为胃癌干细胞的一个标记物。利用流式细胞分离技术分离出CD44+CD47high细胞。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细胞克隆球形成实验,证明CD44+CD47high具有胃癌干细胞特性。考察VH-D1对胃癌干样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显示,VH-D1可以抑制胃癌干样细胞的干性相关因子的表达,并且抑制了其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此外,BAP31胞内抗体VH-F12可以特异性的降低EpCAM的表达,诱导MKN-45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并且诱导细胞产生自噬,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综上所述,本论文的研究结果证明,BAP31的胞内抗体VH-D1通过阻碍BAP31与p27kip1的相互作用,抑制了p27kip1的蛋白酶体降解,使胃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并且诱导了胃癌细胞的凋亡,抑制了胃癌细胞在鼠内的生长,VH-D1还可以抑制胃癌干样细胞的增殖和更新。此外,VH-F12可以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细胞产生自噬。为胃癌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在许多公共场合,仅依靠一种安全检测设备很难真正实现综合的多信息检测。要采用一套完整的技术对被检对象中的物质进行有效的分类以全面控制一个区域的安全,目前国内外仍无法有效实现。本课题通过对国家职能部门的调研,根据其对重点控制的违禁品和习惯采用的安检模式和需求,提出并设计了一个有针对性的多信息融合的整体方案。我们对几种常见违禁品的多信息数据进行了采集和重构,通过一系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完成了一套综合性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网络规模的持续扩大,多种多样的新型网络应用不断涌现,不仅网络应用的种类愈加纷繁复杂,而且用户对各类型网络应用的通信需求也呈现出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另外,用户更加关注服务体验,即使对于同类型的网络应用,其通信需求在不同的地理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下也有很大差异。这就需要网络在各类应用的通信路径上提供多种多样的网络功能,以独特的分组处理及转发操作满足差异化的需求情形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对产品质量进行自动化检测已逐渐成为发展趋势。在各类自动化检测方法中,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方法被认为是未来自动化检测方法中的一项最重要的技术。实际上,工业生产中的大多产品缺陷(如钢板成型过程中的表面缺陷等)均可归结为某种具有特定视觉特征的目标,对这些目标进行精准分割可为后续处理提供目标位置、形状等基础且关键的信息。因此,通过分析并量化不同目标的主要特征,并针对该特征提出相
生物打印,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制造的快速成型技术。根据由计算机辅助设计获得的虚拟设计数据,生物打印可用于按层制造三维实物。目前按需滴化微喷射生物打印是一种非常前沿的生物打印技术,具有高输出和性价比高的特点。与传统的细胞种植技术相比,按需滴化微喷射生物打印可以打印三维组织结构,为细胞提供更适于生长的环境,并且可以直接在指定的空间位置打印多种细胞类型和生物材料。为了实现器官制造,生物墨水中的细胞必须被
疲劳驾驶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驾驶疲劳问题引起了全球各国的广泛关注。对此,世界多国学者开始了对疲劳驾驶检测与预警系统的研究,希望构建具有驾驶疲劳检测、和谐人机交互的高级安全辅助驾驶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ADAS)。ADAS的前端判别子系统可分为感知层和判别层两个结构单元。其中,感知层如何获得可靠的多模态生理信息?判别层如何及时准确地判别出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用户数量也同时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趋势。特别是,“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社交工具的应用普及化,网络用户不仅是网络信息的消费者,更是网络信息的创造者。因此,如何为网络用户更好地服务,并对网络用户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就成为当前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网络用户行为分析是指对用户上网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从中发现网络用
认知隐藏信息检测或测谎在国家安全、司法和职员筛选等领域有着特殊的作用。传统的多导测试仪在一些国家的某些领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但其科学性和有效性一直受到一些科学家的质疑。要想将其作为法律依据独立应用于司法系统和国家安全领域,除了加强其测试理论和分析方法的研究,同时更需要探索其他替代技术和改进方法来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和可靠性。近年来,随着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及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基于脑机接口(Br
众所周知,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临床上针对此类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策略是手术切除以及放化疗治疗。目前已经发展出了许多新型的疗法,如靶向治疗和自身免疫治疗等。然而,在临床实验中治疗效果相比传统疗法并没有太大提高。目前肿瘤治疗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仍然是药物难以运输至肿瘤部位以及治疗后易复发的问题。一般临床上的给药方式多为口服或者静脉注射,都不可避免地需要经过体循环,不仅使到达肿瘤部位的药物
近年来功能化磁性纳米材料由于具有显著的多功能性、磁响应特性以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分离、催化、生物医药、光学以及药物输送和负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吸附分离方法操作简单,并可通过功能化处理降低材料的非特异性吸附,提高对目标物的吸附特异性,因此在生物样品预处理得到了广泛关注。本论文主要围绕功能化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复杂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的高选择性吸附分离开展了系列研究。论文第一章
目前,世界已经进入数据信息流时代,挖掘大规模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虽然针对数据挖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但是不同的数据挖掘技术所得到的应用效果并不相同。对于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数据挖掘模型算法所得到的效果已经成为各研究学者们一直关注的热点。如近几年在图像识别方面,深度神经网络已经被证明其识别精度要比其他识别模型更好。然而在识别小规模特征数据样本的领域中,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