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文化视野下中国高科技企业管理中人的定位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sh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道学说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该影响不仅反映在社会历史发展方面,其在管理领域也十分深刻。儒家“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都是中国管理思想精华的集聚。   高科技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企业模式,其管理体制较传统企业有着极大不同。高科技企业中,员工已经成为企业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且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   目前众多管理学派对企业中人的定位进行了研究,尤其是西方的管理学派。人在企业中的定位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最初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的假设到泰罗把人看作是劳动的“工具”,再到梅奥“社会人”的承认。期间也诞生了众多的管理理论,如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梅奥的行为管理理论等等,他们都对人在企业中的定位进行了某些探讨。这些管理理论在一定时期对企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当高科技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如何充分发挥高科技人员的高智商和高创造力,成了其继续扩大的瓶颈。目前在高科技企业中对人的定位相关文献比较少,尤其针对中国本土的高科技企业中人的定位相关研究就更少。   儒道文化作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载体,对当代高科技企业中人的定位有着重要借鉴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中国儒道管理思想产生的渊源及当代在管理上的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接着分析现代高科技企业管理发展的概况。在此基础上,依据中国高科技企业本身的特性,对高科技企业中的人按照本身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经验层次、不同的文化水平进行较为深入的定位探讨。通过对人的重新定位,高科技企业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其他文献
学位
人是一个价值存在物,人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在个人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过程中实现的。个人价值实现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价值追求,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制度对于生活在
圆善被康德称为哲学的最高理想,他基于基督教背景及西方哲学的方法对这一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牟宗三视康德为中西沟通的桥梁,他在全面翻译和理解康德著作的基础上,把圆善论
中国传统孝道大体上分为两个方面,即养孝和丧孝,或者称为“事生”和“事死”。丧孝思想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丧葬礼制及其体现的孝道思想。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演变,丧葬礼制及其
科学、技术与社会(简称STS),是20世纪60年代术70年代初在美国诞生的一门新兴的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律及其应用。它的出现标
本文从黑格尔哲学当中的自我意识出发,并把自我意识确定为理性当中的“类”,也就是“绝对精神”的主体方面,同时自然界也就外化为“类”的客体存在。黑格尔哲学通过对类的界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