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观察两种不同入路点针刀松解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腰椎功能及腰椎活动度的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综合疗效差异及安全性,以期为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优选治疗入路点。方法:1.收集自2018年9月-2019年11月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及岱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门诊的符合课题制定纳入、排除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压痛点针刀松解组(压痛点组)40例和经关节点针刀松解组(关节点组)40例,压痛点组采用针刀松解患者腰臀部压痛点的方法治疗,关节点组采用针刀松解关节突关节的方法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4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次、治疗4次和疗程结束3个月随访进行临床观察,主要观察指标为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估治疗分数(JOA),次要观察指标为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视觉模拟量表(VAS)及腰椎活动度。对所有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综合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结果:1.本课题80例病例,每组各脱落1例,实际完成病例78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比较性别、年龄、病程、JOA评分、ODI%、VAS评分及腰椎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病例数据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JOA、ODI%、VAS评分及腰椎活动度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两组针刀治疗可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腰椎功能障碍及腰椎活动受限情况;3.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及随访比较JOA、ODI%、VAS评分及腰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干预方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腰椎功能障碍及活动受限情况的改善作用相当;4.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VAS疼痛评分、ODI%比较压痛点组优于关节点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压痛点组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及腰椎功能上显效快于关节点组;5.两组患者综合临床疗效比较:压痛点组:临床治愈8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1%;关节点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11例、有效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干预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相当;6.两组患者随访疗效比较:临床治9例、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1%;关节点组:临床治愈8例、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均无复发病例,且愈显率较疗程结束有进一步改善,说明两组针刀治疗远期疗效稳定。7.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说明两组针刀治疗方案安全性尚可。结论:1.针刀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临床操作安全,远期疗效稳定。2.经压痛点/关节点两种不同针刀入路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腰椎功能的改善及综合临床疗效方面效果相当。3.经压痛点针刀松解组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上起效快于关节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