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负债对个人养老计划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i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我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现在正面临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目前国家已经将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作为工作重点,对建设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重点布局,其中私人养老计划肩负重任。居民部门制定养老计划时考虑的首要问题为“是否有钱养老”即资产负债问题,其次为“谁来养老”即养老责任承担者,最后为“怎么养老”即养老方式选择,家庭资产负债状况的变动牵动着居民对后两个问题的思考。本文采用西南财经大学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利用Probit模型研究了家庭负债、过度负债与不同类型负债对于居民养老计划的影响,本文认为居民部门负债的过快增长不符合实现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宏观导向,不利于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的建设,并且得出了如下结论:一、家庭持有负债会弱化个人养老责任意识,抑制居民为养老进行储蓄投资,会促进居民出于预防动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但是负债一旦过度其促进作用就会消失;过度负债对个人养老责任意识的弱化作用更甚,对居民计划为养老进行储蓄投资的挤占作用更为明显,会使居民将养老负担完全向子女与政府转移,增加政府与子女的负担,抑制居民以第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方式规划养老生活。二、住房负债相对于其他类型负债更能弱化个人的养老责任意识;住房负债相比于其他负债给居民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其他类型负债会使居民增加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但是住房负债对其没有显著影响,并且更加抑制居民为养老进行储蓄投资,从居民角度抑制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方式的发展。三、相比于无养老计划者,有养老计划居民的养老责任意识受到家庭负债的影响更大。四、家庭负债对于低收入居民的个人养老责任意识弱化作用更强,对于高收入家庭为养老进行的储蓄投资行为抑制作用更强。住房负债与过度负债对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方式的抑制作用在高收入家庭中更为明显。五、在面对家庭负债时,老年人会倾向于将养老责任交由子女承担,中年人与青年人会倾向于选择三者分担与政府承担。家庭负债对居民为养老进行储蓄投资的抑制作用在中年群体中最为明显,中年居民的过度借债行为与老年居民的持有住房负债行为从居民角度不利于第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一、建立多层次家庭负债约束机制,促进房产市场平稳发展;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重视养老金融产品开发;三、做好第三支柱顶层设计,加强养老金融审慎监管;四、提升国民金融素养,提高个人养老责任意识。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一、注重养老计划的完整性,对居民制定养老计划分步骤研究;并且分别研究了家庭负债、过度负债与不同类型负债对居民养老责任意识与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拓展了私人养老领域的理论。二、本文从居民家庭杠杆率视角出发,为我国第三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缓慢提供了一种解释。三、本文从我国社会保险体系第三支柱建设视角出发,证实了居民家庭部门负债过快增加,可能产生显著为负的社会经济效应,进而为“抑制居民部门杠杆过快增加”提供了直接证据。四、本文在考虑个人计划的养老方式时,除了商业养老保险,还综合考虑了通过储蓄投资方式进行养老计划的问题。
其他文献
我国的农产品相当丰富,各个地区由于环境和地域的不同生产各自的特色农产品。对于农作物和畜产品,农业保险在风险管理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8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572.65亿元,为2亿农户提供了风险保障,保障金额达到3.46万亿元,我国农业保险业务规模已仅次于美国,居于全球第二,亚洲第一。农业保险不但在分散农业风险上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如今普惠金融发展进程中也有农业保险的身影。但是,目前我国的
非寿险业经营的周期性是Conning保险经纪公司在1979年发布的一篇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及的。其后,关于保险业的承保周期的研究层出不穷,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集中在对承保周期的存在性以及承保周期的形成机制解释上,先后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险种、不同区域的承保周期进行研究分析。大部分研究表明国内外的产险市场普遍存在承保周期现象,但有些研究结论在细节上却有所不同。在大多数发达国家保险市场存在承保周期现象,发展中
可穿戴技术的概念最先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顾名思义,可穿戴设备是一种便携式设备,不仅可以收集步数、运动、睡眠等用户行为数据,还可以监测用户的心率、血糖、血压等生理体征数据。广泛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长久以来困扰着人身险行业的发展,而可穿戴设备凭借其强大的信息收集、存储和传输的能力,有望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日益受到人身险业者的关注。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将可穿戴设备产生的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备受全社会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完善社保制度的改革方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降低社会保险缴费比例,为企业减负,这是否会影响社会保险基金可持续性?本文以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研究对象,采用2009年-2018年基金收支相关数据,基于GM(1,
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作为医疗保障体系的“主干层”,参保人数连年增多,统筹基金收支规模不断加大。但是,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的较快增长会使基金平稳运行蕴含潜在风险。住院结算支出是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出中数额最大的一部分。在医保实际中,住院结算支出实际上是住院(合规)费用和实际报销比例两者的乘积。因此,研究这两个指标的变化和规律即可反映住院结算支出的变化及规律。在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进入职场,并且在职场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工作,成为企业高管甚至担任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务。近年来,女性高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欧洲各国陆续立法强制实施女性董事配额,挪威作为第一个实行董事会性别配额制度的国家,政府自2001年起就针对性别配额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2005年12月9日,董事会性别配额制度正式生效,该制度规定在挪威上市的所有有限责任公司
独立董事制度的出现有助于应对现代公司制度中存在的监管问题。在现代公司制度中,中小股东因为没有足够的话语权而成为了委托人,作为公司控股股东的大股东成为了代理人,由于他们所追求的利益目标的不同,大股东有利用其所占有的有利地位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动机和能力,因此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引入独立董事对公司进行监管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保险业于2007年正式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一般来说,保险公司的独立董事都是实务能力较
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人们对危机的深刻反思,金融系统性风险危害大、涉及范围广使得其成为学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呈现出保费规模迅速发展,行业规模持续变大;保险业务不断创新,经营模式趋于复杂;投资渠道逐步放开,行业关联性增强的特征。同时伴随着金融混业趋势的崛起,保险公司呈现出集团化发展势头,进一步为行业间风险溢出拓宽了渠道。显然保险业已经从偏安一隅的小角色逐步步入金融大舞台的中心地带。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保险业的发展,车险业务也迎来巨大爆发。但受新车销量增速放缓以及“商车费改”的影响,车险的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由于车险的功能相似,同质性比较严重,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不少保险公司不惜在销售渠道上投入更高的费用,使得综合费用率越来越高。这种不合理的竞争方式,制约了车险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一些保险公司甚至因此连续亏损,这与车险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客户流失是各行各业都
当前,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在我国这个问题尤为严峻。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近1.8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2.57%。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将持续加重,政府、社会和家庭将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养老问题。而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尚未完善,作为第一支柱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虽已基本实现全面覆盖,但存在着养老金实际替代率不高,保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