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盈余管理方式下的多阶段财务预警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788962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世界金融和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危机后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剧,企业财务风险加大,使各利益相关者对财务预警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一方面企业财务状况的复杂性使各利益相关方迫切需要能有效预测企业财务困境不同程度的多阶段动态预警模型;另一方面由于竞争压力加大而带来的企业财务风险加大,使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加强,那么就要考虑在使用财务指标建立财务预警模型时如何克服盈余管理而带来的指标失真问题,进而提高模型预测准确性。本文首先对财务困境进行了重新界定和划分,以特别处理(ST)和持续经营审计意见(GCO)作为财务困境划分的标准,将财务困境划分为财务正常、仅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仅被特别处理、同时被出具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和特别处理四个层次,体现了财务困境是一个动态变化、由浅至深的过程。在上述对财务困境重新界定的基础上,加入盈余管理这一影响财务指标真实性的因素,并区分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分别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证明了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财务困境发生的可能性越大,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财务困境发生可能性越小;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并不存在互相影响的关系。接着,在上述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四阶段的财务预警模型,并检验了各预警模型的预测正确率。发现应计盈余管理模型和真实盈余管理模型的整体预测正确率都较高,其中对财务正常类的判断正确率比财务困境类判断正确率更高。另外发现对于较低财务困境程度的公司运用t-1年模型预测正确率最高,陷入较高财务困境程度的公司运用t-2年模型预测正确率最高。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持续经营审计意见引入到财务困境研究中,对财务困境进行了多阶段的划分,同时将盈余管理引入其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阶段动态预警模型,更好地满足利益相关各方对财务预警模型动态性和准确性的需求。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改善了财务预警模型的预警质量,为投资者更好的判断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为管理者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为监管者更好的监管上市公司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自银行磁条卡产生及银行自助设备的投放使用,银行磁条卡在全国各地乃至境外实现了跨地区、跨银行联网通用,为我国经贸发展提供了便捷的金融支持。但由于磁条卡自身的缺陷和犯罪
本文运用管理学和项目管理学的有关理论,从业主方的角度出发,对宜兴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项目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研究了该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业主方项目管理模式;其次提出了无
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伴随着国有企业明晰产权、管理者收购的进程,企业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几个阶段的改革。国家的分配政策从政府决定、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发展到
银行业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的目标是通过改善与客户的沟通,通过正确的渠道,提供正确的内容(产品和价格)从而增加商机。CRM使银行通过富有意义的交流沟通,理解并影响客户行为,最
本文介绍了乡镇企业改制的理论基础:企业的契约理论.这一理论的要义可以用如下三句话来概括:(1)企业的契约性;(2)契约的不完备性;(3)以及由此导致的所有权的重要性.紧接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