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并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贪污受贿、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职务犯罪仍然屡禁不止;在农村基层,职务犯罪愈演愈烈、危害性越来越大、犯罪领域越来越广、犯罪手段越来越多,犯罪发生概率越来越高,打击和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困难和难度前所未有。目前,法学界的学者、实务工作者对我国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研究也很深入,提出的一些解决方案也都很有实际操作性,但大都是停留在以法律规定本身的角度对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特征、原因、对策的分析上。分析的主要依据是《刑法》、《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基层会计、凭证记账制度,基层工作人员协助人民政府工作的规定等。作为法律人来讲,从法律的角度分析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是无可厚非的,也抓住了“点”上的效果,但为更加有效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应站在社会管理学的角度来全面分析,利用法律知识,通过分析案例,提出综合性的预防措施,达到“面”上的效果。本文在学术研究上,力求突破以往研究思路和界限,试图通过社会综合分析的方法,强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中的作用,并探索如何利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以达到从根源上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目的。这就要求先查阅有关书籍、期刊、网络,熟悉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涉及的罪名,分析国内外先进经验做法、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案例等,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分析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本质原因及犯罪分子的心理变化,运用法治理念针对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原因和心理提出应对策略。同时,借鉴国内预防腐败和职务犯罪的经验和做法,并与我国现行预防体制进行横向比较研究,吸收其适合我国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实情的精华,从而解决以法治理念解决预防职务犯罪的问题。本论文的正文除引言外,由三部分组成:引言中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价值、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创新与不足。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法治理念、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理论、以法治理念推进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预防的意义。本部分重点讲解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蕴含的职务犯罪思想。第二部分,对我国目前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进行了概括,列明了成绩和不足,并分析了原因。在这一部分,肯定了成绩,指出了预防工作的不足之处,并从社会管理、地方制定违法规定、基层机关缺乏法治观念、个别干部修养不够、欺骗性执法、接访配置不合理等角度借助案例分析原因。第三部分,根据法律实务中遇到的问题和发现的问题,结合目前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现状,从五个方面提出预防改进,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正能量。分别为: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建设农村基层法治机关和法治队伍、普及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依法畅通信访机制、建立健全预防长效机制和行政执法与司法相衔接长效机制,这些也为本人在以后的具体司法实践工作中探索新机制提供了模式。通过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视域下,运用社会综合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撰写本文,达到了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从法治理念角度展开论述,是对在新的领域研究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一种尝试;二是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进行研究、论述,探索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的新途径,可以更好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