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陆民营书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原始积累到经营增值,从“拾遗补缺”到“不可或缺”,从不规范到规范有序的过程。从经营规模上看,我国大陆民营书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零售到二级批发权以至最后获得图书总批发权的奋斗过程。从参与范围来讲,我国民营书业经历了从发行零售到内容策划和编辑的一个逐步向出版核心领域延伸的过程。而今,大陆民营书业已经成为我国民族书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国书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生力军。本文追溯了我国民营书业发展的历史,并把其划分为六个历史阶段;梳理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民营书业的政策演变与民营书业发展的互动关系;对大陆民营书业的基本形态进行了编码分类;对大陆民营书业的历史贡献进行了评价。此外,对于大陆民营书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原因探讨的是一个重点:知识分子的介入,“文革”过后的“阅读饥渴”和“文化沙漠”,1980年代肇始的中国基础和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我国印刷与造纸工业瓶颈的突破,其从业者敏锐的文化触觉和巨大的市场空隙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因。通过把中国大陆民营书业的产生与发展放置在广阔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教育和印刷与造纸工业进步的历史情境中进行全方位的检视,本文试图追溯其历史,探究其动因,分析其机制,明确其作用,剖析其本质,藉以为中国大陆民营书业深入发展扫清理论障碍并希冀对重组中国出版格局,应付全球化的出版竞争,壮大民族出版业,打造世界出版强国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