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比较正常牙本质(ND)与玻璃陶瓷用两种全酸蚀树脂粘接剂粘接后试件剪切强度、断裂类型及粘接界面纳米渗漏情况,评价这两种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及界面封闭性,为临床粘接剂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0颗完整无龋的第三磨牙,在流动水冷却的条件下用高速车针打磨去除冠方牙釉质及少量牙本质使冠中部牙本质暴露,牙本质面用车针修磨平整,保证每个牙本质块获得4mm*4mm大小的正常牙本质面,共预备40个正常牙本质块。预备的牙本质块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再随机分成两个粘接组。A组中的两个粘接组分别使用全酸蚀系统粘接剂Variolink N和U.link与玻璃陶瓷粘接,完成试件粘接后,储存试件于37℃的蒸馏水中24h。用万能试验机检测粘结试件剪切强度,并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试件破坏模式。B组的两个粘接组亦分别使用全酸蚀系统粘接剂Variolink N和U.link与玻璃陶瓷粘接,完成试件粘接后,储存试件于37℃的蒸馏水中24h。试件在氨化硝酸银溶液中染色后置于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下并配合使用X射线能谱仪(EDS)做能谱分析观察比较粘接界面的纳米渗漏情况。结果:1.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剪切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riolink N组[(14.45±2.35)MPa]显著高于U.link组[(6.39±1.43)MPa]。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两组断裂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纳米微渗漏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U.link的粘接强度显著低于Variolink N;2.U.link的界面封闭效果与Variolink N相似;3.本实验树脂粘接层与瓷块界面均未发现纳米渗漏,表明用氢氟酸酸蚀配合硅烷偶联剂硅烷化玻璃陶瓷界面是一种可以提高树脂粘接剂与玻璃陶瓷粘接效果的可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