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丹皮酚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先常规培养人胃癌BGC823细胞,当其处于对数生长期时,再用不同浓度的丹皮酚干预培养,进行实验研究。1.先通过CCK-8法检测用含有不同浓度丹皮酚(0、0.05、0.1、0.2、0.4、0.6、0.8mg/ml)的培养液干预24h和48h后的人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能力。2.把人胃癌BGC823细胞分成四组:对照组(丹皮酚浓度为Omg/ml),丹皮酚低、中、高浓度组;根据CCK-8法检测结果,将丹皮酚低、中、高浓度的具体值分别确定为0.1、0.2、0.4mg/ml。3.通过流氏细胞仪Annen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人胃癌BGC823细胞用含有相应浓度丹皮酚(0、O.1、0.2、0.4mg/ml)的培养液培养24h后的细胞凋亡情况。4.通过细胞划痕伤口愈合法检测各组用含有相应丹皮酚浓度的培养液培养24h和48h后的细胞迁移能力。5.通过Transwell小室法研究各组用含有相应丹皮酚浓度的培养液培养24h后的细胞侵袭能力。6.应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比较各组用相应丹皮酚浓度的培养液培养48h后的人胃癌BGC823细胞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随浓度的增加,丹皮酚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24h及48h抑制率逐渐升高;丹皮酚浓度为0.4mg/ml时,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24h及48h抑制率分别为53.3±2.1%、56.1±2.4%;而丹皮酚浓度达到0.6mg/ml时,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则非常显著,24h及48h抑制率分别为68.3+1.6%、80.1士6.0%,表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根据CCK-8法检测结果,将丹皮酚低、中、高浓度组的丹皮酚具体浓度分别确定为0.1、0.2、0.4mg/ml。2.镜下观察可见,对照组细胞形态清晰、排列整齐规则;与对照组比较,丹皮酚各浓度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尤其丹皮酚高浓度组细胞形态改变最明显,可明显观察到该组细胞有较多漂浮,且形态异常、边界不清晰、排列稀疏紊乱。3.流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丹皮酚各浓度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且丹皮酚高浓度组明显高于其低、中浓度组(P<0.05或P<0.01)。4.细胞划痕伤口愈合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丹皮酚各浓度组的24h及48h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且丹皮酚中、高浓度组明显低于其低浓度组(P<0.05或P<0.01)。5. Transwell小室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丹皮酚各浓度组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且丹皮酚中、高浓度组均明显低于其低浓度组(P<0.05),丹皮酚高浓度组明显低于其中浓度组(P<0.05)。6.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丹皮酚各浓度组人胃癌BGC823细胞MMP-2、MMP-9的表达明显降低,且丹皮酚中、高浓度组均明显低于其低浓度组(P<0.05或P<0.01),丹皮酚高浓度组明显低于其中浓度组(P<0.05)。结论:丹皮酚能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的生长及迁移、侵袭能力,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人胃癌BGC823细胞MMP-2、MMP-9的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