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采用天然生物材料丝素蛋白与二维导电材料石墨烯复合制备导电膜。首先制备了石墨烯/PVA分散液,然后将其与丝素蛋白溶液共混,得到稳定的丝素/石墨烯/PVA分散液,再通过流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天然生物材料丝素蛋白与二维导电材料石墨烯复合制备导电膜。首先制备了石墨烯/PVA分散液,然后将其与丝素蛋白溶液共混,得到稳定的丝素/石墨烯/PVA分散液,再通过流延法在聚二甲基硅氧烷模板上成膜,得到丝素/石墨烯复合导电薄膜材料。本文旨在制备出一种具备良好导电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生物相容性的复合材料,在人体传感及可穿戴传感领域有所应用。本文选用小分子量PVA为分散剂,将石墨烯分散于PVA水溶液中获得石墨烯/PVA水分散液;然后与丝素蛋白溶液混合得到丝素/石墨烯/PVA分散液,浇注于模板上干燥成膜。通过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对复合薄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复合材料具有特殊的“砖-泥”结构,;通过万能材料试验机、四探针电阻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对薄膜的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和溶失率进行了测试反馈并进一步优化工艺。结果表明:丝素:石墨烯=10:1,PVA:石墨烯=1:4时得到的丝素/石墨烯复合薄膜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且在引入一定量丁二醇后可以显著降低薄膜的溶失率,改善力学性能,提高应用范围。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比例、不同种类二元醇的添加对于丝素/石墨烯导电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二元醇的添加促进了丝素蛋白形成规整的二级结构,等含量下的己二醇对丝素蛋白二级结构的影响要强于丁二醇和乙二醇。同时,添加不同比例二元醇对丝素/石墨烯复合薄膜的导电性能有影响,趋势为先减小后升高,方块电阻最低值达到了 380±80Ω。二元醇的引入,极大降低了薄膜的溶失率,提高了薄膜的力学性能与导电性能。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丝素/石墨烯复合薄膜的应用前景,发现复合薄膜拥有良好的力敏、湿敏和记忆性能,说明其在人体传感和可穿戴传感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薪酬作为员工和组织之间最重要的纽带和桥梁,受到组织、员工、社会各个层面的高度关注。在可以自主决定薪酬政策的企业组织中,如何制定薪酬方案,并且将薪酬的水平、结构、公
2019年中俄已携手走过了不平凡的70年,至此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新时期。近年来,两国采用“一园两地”政策,开展多项科技活动,旨在促进两国科学技术及科技成果转化的合作。因此,了解俄罗斯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对于两国科学技术的合作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选择《俄联邦科学和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法》为翻译材料,望能为相关部门及企业间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以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
目的 通过回顾区域发病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患者资料,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影响因素达到指导
本文在多电极电磁非侵入式测量的基础上,通过测量血液流体边缘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实现将多电极电磁流量计(MEF)应用于人体肢体血液速度剖面的测量。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狭窄
随着半导体技术、通讯产业的不断发展,更快的信息传输速率及更宽的工作频带需求不断增加,对于新标准系统中器件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由于氮化镓材料具有鲁棒性、高稳定性、高击穿电压等优点,因此基于Ga N工艺的放大器研究设计一直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低噪声放大器与功率放大器作为通信系统中射频前端收发机的重要器件,随着人类社会数字化程度越来越强,通信应用方面需求量的增加对其器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通信系统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半导体技术飞速的发展,集成电路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愈加复杂,应用面越来越广,人们对集成电路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流检测电路是集成电路重要的模块之一,传统电流检测电路存在电流检测范围小,输出模式单一的缺点,无法应对越来越复杂的工作环境。因此,我们需对传统电流检测电路进行改进,如增加电流的检测范围,加入模数转换器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实现双模输出,增加电检测的精度等,来提高电路
在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下,传统微创介入手术向着更加微创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机器人辅助微创介入手术应运而生。传统的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在结构上具有较好的柔性,但同时也会带来刚度差和强度低等负面影响。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若具备变刚度的能力,则意味着其可以更加安全地在人体内进行导航和干预任务,并有效地降低微创介入手术的难度。为了解决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变刚度能力缺失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
近几十年以来,人类社会对通信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对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通信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特别是在当下频谱资源越来稀缺的情况下,毫米波段的
农业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生基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农业产量屡创新高,农产品竞争力逐年增强。但较低的农业用水利用率同时也加剧了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的严峻水资源形式。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业用水量已占据生活用水中的绝大部分。而农田水利,则是通过兴修、加建必要的水利设施、设备,实现农业用水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从而调节农业生产,进一步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农田水利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