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舆论是民众对于公共事务通过信息网络公开表达的具有影响力的意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迅速普及,网民的数量急剧增加。网络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网络舆论成为了解人们心声的重要渠道。近年一些网络事件的频发,引发了人们对网络舆论力量的思考。网络舆论的表达和引导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国内外也涌现出不少关于这些内容的研究。研究多是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角度出发。我国对网络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与规律,网络舆论的发展和社会影响,网络舆论的监督与引导,网络舆论与国家形象、安全等的关系,网络舆论与社会、经济、政治等的关系,网络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网络舆论个案分析等。本文从网络舆论的形成入手。第一章从网络舆论热点事件的发源写起,将舆论的传播按照方向的不同分为横向传播和纵向传播两种,通过使用传播效果理论中的舆论波、意见领袖等理论对网络舆论的产生和传播进行系统的解释。再通过网络舆论表达形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即时通讯工具、虚拟社区等类型,分别将这些类型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总结出各自的特点。第二章主要阐述网络舆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网络舆论在满足受众需求,对社会进行监督,有利于国家决策和安全管理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负面消息泛滥、偏激化倾向严重、网民盲目跟风炒作等负面效应。由于在网络环境中把关人的弱化、关于网络舆论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我国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还存在着重重困难。第三章在对网络舆论引导的作用和意义以及所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强主流媒体的网站建设、研究网民心理,因势利导、健全法律法规等。其中政府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是这一章的重点。本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网络舆论的表达和引导进行研究。首先采用文献法,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查阅的基础上,把握研究现状,完成对概念性表述性问题的描述。再采用个案研究法对当前一些焦点事件进行解析,探讨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最后整合前人研究中的成果,补充完善其不足之处,对如何进行网络舆论的引导提出相关的可行性建议,进一步确保网络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