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转向在外事翻译语境中的体现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si83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末,翻译研究中出现了“文化转向”。是两股思潮的合力导致了这一转向,一是以译文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文化背景为内容进行研究;二是文化学的兴起和繁荣。“文化转向”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语言学研究的缺陷,将社会文化活动纳入了研究的视野。突破语言、突破文学的文化转向,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译学界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在此趋势下,翻译研究不再把翻译看成是语言转换间的孤立片段,相反,它把翻译放到一个宏大的文化语境中去审视。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国际交往活动日趋频繁。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日益增强。作为中国官方信息对外交流的手段和媒介,外事翻译在国际交往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事翻译成为国际交往活动参与者的眼睛、嘴巴和耳朵。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也对外事翻译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对于其它文本,外事语篇中往往包含了更多含有文化因素的信息。外事翻译员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外事文本的语言转换层面,而是应该着眼于其中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手段和技巧,全面、准确地传达外事文本的文化涵义。本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论文的意义和目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以及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详细梳理了文化转向在中西方翻译研究中的产生与发展,着重介绍了翻译研究的发展、文化的定义和中西方文化的对比、翻译研究中“文化转向”的产生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该部分为本论文做了坚实的理论铺垫,使研究在这个基础上顺利进入到外事翻译语境中文化转向的探讨。 第三章详细分析了外事翻译的性质和作用、外事翻译的发展历史,以及外事翻译的分类和主要特点。 第四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具体探讨了外事翻译中的文化转向问题,指出了外事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因素,同时提出在跨文化交际的背景下,外事翻译必须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全面传达外事语篇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从源语到译语的顺利转换过程。 第五章提出了三种用于移植外事语篇中文化因素的手段,即归化、异化和解释性翻译。 第六章是结论,包括对全文的总结,指出论文的主要贡献、论文的局限性,以及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本文对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进行了简明扼要地叙述,指出了奈达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通过对研读一些红楼梦诗词的英译文本对对等这一理论进行重新思考,提出了自己对翻译对等理论
18世纪的英国仍然是父权社会,对于女性来说,婚姻是她们获得社会地位和认可的最好出路,甚至是唯一出路。作为一位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女作家,奥斯汀在她所有作品中无一例外地展现出
语言文化学以研究借助语言表达、保存和传承文化的各种手段作为研究对象,以阐释语言中的民族文化特点为目的。观念(концепт)是语言文化学的重要范畴,是文化的基本细胞。
对语篇与语境关系的研究已由来已久。国内外许多来自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对语篇与语境各自的定义和两者的关系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两者概念的研究随处可见。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