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GPGPU编程技术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以NVIDIA公司推出的CUDA框架为代表的GPGPU编程框架可将GPU强大的并行运算能力应用于非图形任务,而GPU逐渐开放的计算能力在众多领域中的应用也随之带来了相关安全隐患,但业界目前仍主要关注如何挖掘GPU潜在安全问题,对已知问题的防护研究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GPU端PTX指令代码死循环结构的检测评估方法,并编程实现了方法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GPGPU编程技术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领域取得了广泛的应用,以NVIDIA公司推出的CUDA框架为代表的GPGPU编程框架可将GPU强大的并行运算能力应用于非图形任务,而GPU逐渐开放的计算能力在众多领域中的应用也随之带来了相关安全隐患,但业界目前仍主要关注如何挖掘GPU潜在安全问题,对已知问题的防护研究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GPU端PTX指令代码死循环结构的检测评估方法,并编程实现了方法原型工具,用于探测基于CUDA框架编写的GPU代码是否存在死循环结构进而引发操作系统失去响应的风险。此外,在研究过程中还针对GPU端内存数据残留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对API调用特征的检测方法用以评估代码中是否存在此类问题,作为死循环结构检测的先行研究工作而推出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两种检测方法的工具原型均采用了LLVM编译器项目提供的Pass模块开发能力进行实现,经测试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可为后续GPU代码安全研究提供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面临着与国外公司的沟通交流问题。如何与非母语国家的客户进行有效沟通,避免歧义,更好的达成合作,成为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更好更快发展所必需的面临的问题。此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带来了宝贵的机遇,大量的优质信息资源充斥在我们身边,然而大部分资料都是以外文所呈现的,这就使我们获取信息有了很高的门槛。为了应对全球化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全球商业竞争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客户评价的收集整理已经成为各个企业的必修课。此外,随着深度学习的不断推陈出新,利用神经网络自动化分析客户评价成为提升企业效率的重要途径。但粗粒度的将整个评价文本进行情感分类还远远不够,对评价文本具体内容的细粒度情感分类才能够真正的帮助相关人员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这就需要用到文本情感分类中一项更为细分的子任务,即对象级情感分析。基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人们对于高机动性场景中的通信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获取精准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技术因其具备显著提升信道容量和频谱效率的优势,减弱多普勒效应影响的潜力被考虑为主要解决方案。然而显著的多普勒频移和庞大的天线阵列仍严重制约着C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经典保密通信中,数据的安全性主要是由一些数学难题的计算复杂度保障的。但是随着量子算法和量子计算机的进步,这些经典加密方式不再难以破解。幸运的是,量子保密通信可以为数据提供基于量子力学物理规律的无条件安全性,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目前量子通信已经有了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秘密共享等多个子领域。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是量子通信的
基于图像的自由视点合成,是指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利用预先拍摄的一组真实世界图片在未拍摄的新视点合成场景视图,从而实现交互式的三维游览效果,因此也被称为基于图像的绘制(Image-based Rendering,IBR)。相比于传统的几何建模方法,IBR方法不需要复杂的手工调整和模拟计算,便可以生成高质量的新视图。IBR方法根据是否依赖几何先验可以分为两类。依赖几何先验的方法一般需要先使用多视图立体
碳纳米管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电子特性成为后摩尔时代最有潜力代替硅成为场效应晶体管半导体沟道材料的候选者。要获得高性能、低功耗的高质量纳米电子器件,首要条件是制备出高纯度的半导体型单壁碳纳米管密排薄膜。目前已经有研究表明溶液法实现了高纯度半导体型碳纳米管的制备,并且可以形成高均一性的碳纳米管薄膜,但是制备出的碳纳米管薄膜表面残留有大量的有机聚合物,这会增加器件的接触电阻。而随着器件尺寸的不断减小,碳纳米
超快光纤激光器由于其具有的低热效应、高脉冲能量和优秀的时空分辨率等优点吸引了众多科研人员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基于光纤.激光器的超短脉冲技术不仅在材料加工、飞秒时间光谱、纳米级成像等领域具有重要地位,而且还极大地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创新发展。目前,已提出了基于可饱和吸收体、非线性偏振旋转、八字形腔等多种实现超短脉冲输出的方法,在其中,可饱和吸收体(SA)是被认为产生从皮秒到飞秒范围超短脉冲经济有效的方法
随着无线电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通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通信系统呈现多频带、多模式、自适应的发展趋势,功率放大器作为射频前端核心的器件之一,迫切需要适应这种变化。频率可重构技术在实现多频带、多模式应用中,以其电路设计灵活、多频带工作可靠等优点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此应用背景下,本文设计了两款频率可重构功率放大器,通过引入射频开关改变匹配网络参数,使其匹配到不同频率下的最优阻抗,从而实现功
基于回音壁模式(WGM)的光学微腔平台,我们可以传输并调控光信息。其中,以模式分裂以及线宽展宽进行分析的纳米粒子传感是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平台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以具有回音壁模式的微球腔为模型,研究了回音壁模式的微球腔耦合理论,并对倏逝场中存在纳米粒子的回音壁模式微球腔的模式控制以及奇异点(EPs)相关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一、在回音壁模式微腔传感方面,对光学模式的控制是实现基于回音壁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