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析出沉淀强化铁基合金的成本较低且性能良好,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高温结构材料。然而,Ni Al相强化的铁基合金受限于其室温塑性较差的缺点,难以满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进一步要求。目前,研究人员通过在铁基合金中添加Ti元素,形成(Ni Al+Ni2Ti Al)析出相,来提升铁基合金的使用性能。本文以铁基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真空熔炼法制备了Fe-10Cr-12.5Ni-12.5Co-4.5Al-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析出沉淀强化铁基合金的成本较低且性能良好,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高温结构材料。然而,Ni Al相强化的铁基合金受限于其室温塑性较差的缺点,难以满足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进一步要求。目前,研究人员通过在铁基合金中添加Ti元素,形成(Ni Al+Ni2Ti Al)析出相,来提升铁基合金的使用性能。本文以铁基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真空熔炼法制备了Fe-10Cr-12.5Ni-12.5Co-4.5Al-2Mo-x Ti(x=0.5wt.%,1wt.%,1.5wt.%,2wt.%)四种不同Ti元素含量的铁基合金,并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场发射电镜(FESEM)、显微硬度测试和室温拉伸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Ti元素含量和热处理工艺对实验铁基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不同Ti元素含量的实验合金,在相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合金硬度均先上升,达到峰值后开始缓慢下降;随着Ti元素含量的增加,峰时效态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逐渐升高,而合金的塑性逐渐下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条件下,实验合金基体均主要由铁素体和奥氏体双相所组成,且随着Ti元素含量的增加,合金基体中的铁素体含量逐渐增加。当实验合金的Ti元素含量为0.5wt.%时,基体中的主要析出相为B2相;而当实验合金中的Ti元素含量增加至1.0wt.%时,基体中的主要析出相为(B2+L21)双相。在相同时效工艺条件下,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由于Fe-10Cr-12.5Ni-12.5Co-4.5Al-2Mo-1Ti合金中的析出相发生粗化、密度下降和基体中奥氏体含量的上升,导致合金的硬度、强度下降而塑性上升。此外,在较低的固溶温度条件下(850℃),时效温度的升高会导致析出相密度下降、尺寸粗化,进而使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降低;而在较高的固溶温度条件下(950℃,1000℃),时效温度的升高则可以对本实验所涉及合金,起到细化析出相、增加析出相密度的作用,进而提升力学性能。
其他文献
摆动电弧GMAW焊接作为一种成本较低、效率较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的焊接技术,在焊接领用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对于摆动电弧GMAW焊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熔滴过渡形式和组织力学性能,而对摆动电弧GMAW焊接过程中熔池动态热力行为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利用ANSYS FLUENT建立摆动电弧GMAW焊接数值模型对不同焊接轨迹的摆动电弧GMAW焊接进行模拟,研究分析不同焊接轨迹下熔池的热力行为,为后续摆动电弧GM
NiAl合金由于具有高熔点、低密度、以及良好的抗氧化等性能,已广泛应用于高温合金的保护涂层或热障涂层的粘结层。Ni Al合金在高温服役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氧化。Ni Al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非常复杂,在高温氧化过程中可能形成不同物相的氧化物,还可能在氧化物内以及氧化物与合金界面形成孔洞,使其抗氧化性能变差,甚至失效。虽然大量的学者已经对镍铝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进行了研究,但主要关注的是氧化物的物相和
滑动轴承由于承载能力大、抗振性好、运行精度高、噪音低、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诸多领域,尤其在高速、重载场合。随着现代工业机械向着高可靠性、高稳定性方向发展,对轴系的振动特性有了更高要求,装配有滑动轴承的轴系经常由于转子偏心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振动增大甚至振动失稳等问题。在工程实践中,有厂家通过调节滑动轴承上箱体和下箱体螺栓的预紧力来抑制轴系振动,但缺乏理论依据。本课题以DQ18滑动轴承为
随着我国新材料产业持续蓬勃发展,新材料产品化逐渐成为产品创新设计的重要手段。微热管材料作为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功能材料,具有广阔的产品化前景与潜力,但目前关于微热管材料产品化研究过多依赖于工程技术人员采用传统的设计方式进行,虽然也取了众多创新成果,但从根本上而言,并未很好的发挥微热管材料的创新作用,以达到拓展微热管材料产品化范围和创造全新产品的目标。因此,本文将以INPD方法指导采用求异思维原理
直接硼氢化物燃料电池(DBFC)作为一种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的绿色新能源技术。其具有开路电位高、工作温度低、单位面积上所输出的功率高,不存在CO中毒等优点。在DBFC中硼氢化物的电氧化(BOR)是阳极发生的重要反应,因此阳极催化剂是决定DBFC的整体性能和成本的主要因素之一。DBFC阳极催化剂通常使用价格较昂贵的贵金属,使其成本大大增加,进而导致其商业化难度大大增加。因此,应该想办法提高催化剂催
液力变矩器利用纯液力传动传递发动机动力,部分发动机功率会被转化为热能而损失。液力变矩器的闭锁滑差控制使液力传动变为机械传动,减少了能量损失。但对于上坡等工况的起步,若采用平地闭锁滑差控制会导致因负载变化剧烈引起发动机转矩波动,造成车辆振动冲击。针对此问题,对汽车质量、道路坡度角进行实时估计,依此制定液力变矩器上坡起步闭锁滑差模型,并通过双层模糊控制算法来优化闭锁滑差控制性能。具体工作内容包括:(1
锂离子电池目前广泛使用的液体电解质容易导致火灾和泄漏问题,并且其内部存在锂枝晶生长的风险而带来安全隐患,制约了锂离子电池往更高性能和能量密度发展。因此,易燃液体电解质的使用成为下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发展路上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固体电解质成为当今受关注的热点,然而全固态电解质尚有许多科学和技术问题需要突破。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s)的导电性介于固态电解质和液态电解质之间,因其诸多
Polo样激酶(PLKs)是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中的一员,在G2/M期转变过程中发挥着多种作用,被认为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关键调节因子。PLKs从酵母到人都高度保守,目前已鉴定出PLK1、PLK2(SNK)、PLK3(Fnk)、PLK4和PLK5五种Polo样激酶。其中PLK1的特性最好。PLK1在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多种实体和血液癌症中高度表达。因此,PLK1被认为是治疗癌症的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导致原材料成本增加,此时钠离子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最佳替代者有较大的成本优势,表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目前钠离子电池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钠离子半径较大,在脱嵌过程中会使材料结构破坏,导致电化学性能急剧衰减。在目前报道较多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锰基层状氧化物结构有大的层间距,便于钠离子的脱嵌,同时P2型结构具备可调性、独特的离子扩散路径等特点,因此近年来关于P2相
氧化铪基薄膜是一种新型的、与CMOS工艺完全兼容的铁电薄膜材料,具有无污染、易于微型化、禁带宽度大等优势,被视作是制备大存储容量铁电存储器的理想材料。但HfO2基铁电存储器在饱和电场下易发生硬击穿失效,导致其耐久性差,因而成为限制其商业化应用的主要技术瓶颈。目前大部分研究均采用的是单一元素掺杂来稳定HfO2薄膜中的正交铁电相,但掺杂后该材料仍含有较高含量的单斜相,这极有可能是引起其硬击穿失效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