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培养模式下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来源 :大连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gcour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而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也迫在眉睫。根据Amabile等人提出的创新能力的理论及结构,本研究提出以下三个研究问题:(1)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是什么?(2)个性化培养模式是否对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如果是,影响如何?(3)个性化培养模式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有哪些应对措施?为了回答以上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质化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问卷和访谈作为主要研究工具,对东北某高校英语专业18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6名学生及4名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本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总体水平以及性别和年级差异等现状特征。第二,通过实验组及对照组的对比,以及两组自身在创新能力上的变化,探讨个性化培养模式对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后,研究者通过对教师及学生的访谈,探究个性化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1)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整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及年级的英语学习者在创新能力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学期末,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在创新能力的基础知识、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尽管实验组学生在创新行为上所得均值高于对照组学生,但并未达到显著性水平。(3)现行个性化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存在改进空间。在综合前人研究及访谈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对以上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此外,综合以上研究结果,研究者对现行个性化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研究丰富了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成果,为英语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并对当前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改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近些年来翻译研究的深入与发展,翻译不再被单纯地看作是两种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对语言本身的关注开始逐渐淡化,而对文化的关注则日趋上升。与这一趋势相对应,文化因素的翻译
学位
批判话语分析最早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此期间,理论流派竞现,各有其说,仁智互见。尽管批判话语领域的学者已逐步认识到各类话语中隐含着不易察觉的意识形态并试图揭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