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多视点视频编码的比特分配与码率控制技术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_8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视点视频是未来视频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在场景中放置多台摄像机,记录下多个视点数据,提供给用户以视点选择和场景漫游的交互能力。随着多媒体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多视点视频在立体电视、立体视频会议、自由视点视频、虚拟视点合成、多视点视频点播等数字娱乐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多视点视频在给人们带来真实感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数据量和处理复杂程度的成倍增加,对当前的压缩编码和传输技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码率控制是影响多视点视频传输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论文针对多视点视频,对多视点视频编码及其码率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论文通过对大量视频编码技术及码率控制相关文献的阅读,详细介绍了视频编码中码率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描述了码率控制的基本原理,并多视点视频编码及其参考模型JMVC进行了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多视点视频码率控制精确性的因素,即率失真模型、头信息比特预测模型和始化量化参数。通过对大量多视点视频序列进行测试,统计相关编码特性,本文提出了面向多视点视频码率控制的分层率失真模型、分层头信息比特预测模型和自适应初始量化参数算法。其次,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视点质量一致性的多视点视频比特分配算法,该比特分配算法分为三层:GGOP层、GOP层和帧层。GGOP层比特分配由当前带宽、帧率和GGOP长度确定;在GOP层,首先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视点质量一致性优化的视点间比特分配模型,其次考虑到不同视点类型的编码统计特性,本文引入视点权重因子,并根据视点权重因子进一步调整经上述基于拉格朗日优化的视点间比特分配模型分配的比特数,提高视点间比特分配的精度;帧层比特分配由帧级时间分层因子、GOP剩余比特等确定。最后,本文针对多视点视频,提出了一种面向多视点视频的码率控制算法,该码率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为编码GOP中每帧确定量化参数,其中关键帧的量化参数由参考量化参数和由率失真模型得到的量化参数共同确定。各个时间分层B帧的量化参数由相同的率失真模型确定。最底时间分层B帧的量化参数则由其参考帧的量化参数线性插值确定。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码率控制算法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输出码率。而且视点质量更加均衡。
其他文献
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V)在海洋探测、资源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当今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在自主移动机器人相关研究中,导航技术是研究的核心,高精度的导航和精确的
无线信道的广播特性使通信过程变得更加方便,同时也给通信的安全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无线网络中任何节点都可以接收到源节点发送的信号,这样节点之间可以通过协作提高通信的
复杂环境中噪声干扰严重影响语音通信的质量,无法正确传达语义,语音增强技术能从噪声背景中提取有用的语音信号,抑制与降低噪声干扰,提高语音的自然度和可懂度,已成为国内外
随着无线通信业务的飞速发展,所需要的无线频谱资源越来越多,当前频谱资源已显得越来越缺乏。因此,对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认知无线电的核心技术就是:具
目前,中国电信正在运营CDMA2000系统,该系统后续将向LTE系统平滑演进。因此,中国电信在组网过程中将遇到LTE系统与CDMA2000系统共存于相邻频段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CDMA2000系统
随着带宽密集型业务的迅速增长,如何设计一种经济高效的“最后一公里”接入网成为了关键。不论是传统的语音、视频、宽带上网、无线接入还是新兴的多媒体业务、交互式游戏等
“海洋台站多测点智能实时监测系统研究与示范”是国家海洋局温州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承担的一项海洋公益性行业项目。本文研究的内容是该项目的一个子课题。针对我国海洋监测
认知无线电通过使认知用户在不产生严重干扰的前提下共享主用户的无线频谱资源来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OFDM能自适应分配频谱资源,频谱效率高,可应用于认知无线电,为认知用户
正交频分多址(OFDMA)是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多址接入技术,已被公认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长期演进(LTE)及第四代(4G)移动通信系统的物理层核心技术。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沥青路面已经成为我国城市道路的主要路面形式。沥青路面的质量自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沥青路面材料组成中,集料颗粒的形态特征及粒径大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