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贸易的根本动机是获得贸易利益,根据克鲁格曼的标准贸易模型:贸易条件是反映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一国贸易条件的改善会增加一国的福利水平;反之,贸易条件的恶化会降低一国的福利水平。许多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价格贸易条件的形成过程以及国内外的理论进行了综述,然后对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产品的出口数量有了大规模的扩张,而且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种在社会福利改善的特殊背景下的价格贸易条件恶化,究其原因,一是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仍然不合理,虽然现在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这些产品多数只在我国进行简单的加工,真正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商手中,因此增值有限。二是我国现行的外贸政策仍然有待改进,例如,许多给予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是我国企业享受不到的;出口退税政策以及其他出口补贴无形中为出口企业大打价格战提供了支持。三是外商直接投资虽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支持,但从外资在我国的流入部门特征看,大部分都是流入制造业部门,流入服务业的外资比例很小,这种失衡的现象抑制了我国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促使了我国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如一些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设置的贸易壁垒等。
对我国在特殊背景下出现贸易条件恶化现象进行分析并找出其原因,是本文追求的一次探索。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试图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如继续实行外贸体制改革,促使出口产品的优化升级,稳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给予我国企业与外资同等的待遇,同时顺应时代要求,发展绿色产业等有前景的朝阳产业,逐步改善我国的价格贸易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