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虑到浪漫主义作品的人性关怀,该文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并根据图式理论的基本原理,指出《红字》这部小说不适合一般小说的图式,它不是一般的爱情小说或犯罪心理小说,而是一部颂扬人性的小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长河中,人性虽受到各种压抑,但其最终的发展方向必定是朝着一个自由王国.只有人性得到了解放,多种社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该文首先着重探讨了清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桎梏.主人公海丝特·普琳和亚瑟·丁梅斯代尔伟大情感的悲剧即来源于此,清教的清规戒律给人的自然本性套上了枷锁,人们不可能有人世的幸福.在《红字》的最后一章,海丝特预测有一位先知将会改变世界,她必须具备人性中美的东西.我们很容易察觉出其中包含的主旨——作者对人性解放的希冀.该文逐条论证珠儿正是小说中唯一一位满足所有构成先知条件的人.亚瑟·丁梅斯代尔的人性显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放,而海丝特·普琳也是一位带着悲剧色彩的人性展示者,惟有珠儿代表了在未来社会中突破清教羁绊的人类形象,她是小说中的先知,晓谕人们以人性至圣的真理,并以此来救赎人类社会.霍桑的这部杰作有如一个谜团,谜团的核心就是主题之谜.从人性的角度看,情是这部小说中固有的真实,爱是贯穿全篇的隐藏主题,"罪"反而是一个变化莫测、摸棱两可的词了,这一点折射在小说情节和记叙评论的多层面讽刺中.另外,从人性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出,珠儿在故事中绝非一个消极的人物形象,相反,她是其父母人性的延伸,是小说中未来人性自由的化身,是拯救未来世界的先知.由于时代的局限,霍桑无法明确表达出这一人性主题,而只能通过象征和隐喻等方法暗示读者,让他们寄希望于未来社会.或许,霍桑《红字》的突破之处即在于他对未来社会人性的美好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