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elebration of Human Nature——Another Decoding of The Scarlet Letter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3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虑到浪漫主义作品的人性关怀,该文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并根据图式理论的基本原理,指出《红字》这部小说不适合一般小说的图式,它不是一般的爱情小说或犯罪心理小说,而是一部颂扬人性的小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长河中,人性虽受到各种压抑,但其最终的发展方向必定是朝着一个自由王国.只有人性得到了解放,多种社会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该文首先着重探讨了清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桎梏.主人公海丝特·普琳和亚瑟·丁梅斯代尔伟大情感的悲剧即来源于此,清教的清规戒律给人的自然本性套上了枷锁,人们不可能有人世的幸福.在《红字》的最后一章,海丝特预测有一位先知将会改变世界,她必须具备人性中美的东西.我们很容易察觉出其中包含的主旨——作者对人性解放的希冀.该文逐条论证珠儿正是小说中唯一一位满足所有构成先知条件的人.亚瑟·丁梅斯代尔的人性显然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放,而海丝特·普琳也是一位带着悲剧色彩的人性展示者,惟有珠儿代表了在未来社会中突破清教羁绊的人类形象,她是小说中的先知,晓谕人们以人性至圣的真理,并以此来救赎人类社会.霍桑的这部杰作有如一个谜团,谜团的核心就是主题之谜.从人性的角度看,情是这部小说中固有的真实,爱是贯穿全篇的隐藏主题,"罪"反而是一个变化莫测、摸棱两可的词了,这一点折射在小说情节和记叙评论的多层面讽刺中.另外,从人性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出,珠儿在故事中绝非一个消极的人物形象,相反,她是其父母人性的延伸,是小说中未来人性自由的化身,是拯救未来世界的先知.由于时代的局限,霍桑无法明确表达出这一人性主题,而只能通过象征和隐喻等方法暗示读者,让他们寄希望于未来社会.或许,霍桑《红字》的突破之处即在于他对未来社会人性的美好暗示.
其他文献
在福克纳看来,值得一个作家密切关注和深入挖掘的,应是心灵深处的、永恒的真实情感—爱情,荣誉,同情,自豪,怜悯和牺牲精神,因为少了这些永恒的真情实感,任何故事必然是昙花一
传统文学观点认为反语是指话语字面义与实际意义相反的修辞手段。随着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反语逐渐被赋予新的含义,其中语用学研究成果较为突出。Leech认为反语是表达礼貌的一
戈尔丁的寓言体小说《蝇王》的性恶主题自其出版以来一直是众多评论家讨论的中心.该论文以弗洛伊德死亡本能理论和人格三部结构说为理论依据,在重新探讨《蝇王》的性恶论主题
元认知策略培训方法很多。本研究采取多种方法,如运用问卷调查,专题讲座,课堂讨论和小组面谈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培训过程中将策略培训与精读教学相联系可以提高学生
本文对横贯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政治、经济和战略意义作了较详细的论述。论文首先阐述了西伯利亚大铁路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对俄罗斯经济转轨时期给西伯利亚大铁路运营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1984年的作品《仇敌》一向被看作是对笛福经典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重写.然而,在细读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小说与《摩尔·弗兰德斯》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