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福克纳看来,值得一个作家密切关注和深入挖掘的,应是心灵深处的、永恒的真实情感—爱情,荣誉,同情,自豪,怜悯和牺牲精神,因为少了这些永恒的真情实感,任何故事必然是昙花一现,难以久存.正是由于秉承着这样的一种信念,福克纳才能够写出诸多曲折复杂的、虽令读者感到毛骨悚然但却洋溢着希望的作品.一方面福克纳如实地描述了一个充满着含欲,宿怨,伤痛,失落,怀旧,混乱和耻辱的悲剧世界;另一方面,他又热切地期盼着一个平和,宽容,自重,平静,有序和优雅的朗朗乾坤.换言之,他在真实再现一个满目创痍的西方现代荒芜世界的同时,从未放弃过他对于人类那些真实情感的企盼和讴歌.他的大多数的作品虽然基调低沉,保守,但其中也不乏体现人与人自身、人与社会的种种抗争.正是凭借这种抗争精神,心力交瘁的福克纳才能在极度失望与挫败中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该论文的第一章剖析了乔童年时代在孤儿院中所经历的孤独及青年时期具有暴力倾向的原因,从而解释了他对于种族主义文化的矛盾态度.探讨作品中人物对于性别歧视的复杂态度构成了第二章的主要内容.第三章关注的是基督教这一文学中的永恒主题.美国南方已经把基督教纳为其文化遗产中固有的一部分.最后的一章探讨的是美国南方如何摆脱内战后所面临的历史重负问题.福克纳因其作品的晦涩难懂,寓意深刻而著名.虽然《八月之光》是其著作中最易读懂的一部,但即使对这部作品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通过以上具体的分析,该论文认为,美国南方的人们虽然面临着生活中的诸多困境,却没有丧失对于生活的希望.同时,这样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整个人类的缩影.拥有希望就可以激发出人的潜能,而这就是福克纳在这部作品中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