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是一种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和对柑橘造成严重危害的农业害螨,目前生产上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导致“3R”问题日益突出。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在国内外已开始用于叶螨的防治,作为柑橘全爪螨的天敌,它具有适应性强、捕食量高、耐旱和耐高温等特点。为深入了解加州新小绥螨对柑橘全爪螨的作用机制,本文主要研究了柑橘—柑橘全爪螨—加州新小绥螨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如下:1.柑橘全爪螨各螨态对加州新小绥螨的吸引强度有所不同。柑橘全爪螨完整丝网、柑橘全爪螨雌成螨、柑橘全爪螨若螨和柑橘全爪螨幼螨对加州新小绥螨具有显著吸引效果,但柑橘全爪螨的卵和排泄物在试验过程对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吸引作用。这种吸引作用说明加州新小绥螨对柑橘全爪螨拥有良好的自动搜索能力和控制作用,可用于柑橘全爪螨的生物防治。2.加州新小绥螨的爬行扩散速率与其原有生境中的猎物密度呈正相关,其扩散迁移的时间会随猎物密度的升高而增长。当原有叶境中的柑橘全爪螨红蜘蛛的卵密度为40时,不同处理情况下的加州新小绥螨向严重危害叶片扩散的时间均显著高于相同情况下猎物卵密度为5时。加州新小绥螨扩散时间与其自身种群密度也密切相关,当密度为5头时的捕食螨在相同试验条件下的扩散时间明显短于捕食螨密度为1头时扩散时间。加州新小绥螨的扩散时间与其取食经历也息息相关,处于饥饿状态下的捕食螨会迅速进行捕食,猎物数量会急速降低从而加速捕食螨的扩散速率,当原有生境中的猎物较多时,充分的捕食过程会显著延长其在原有叶境中的停留时间,猎物密度越高这种现象越明显。而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与雌后若螨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的扩散速率无明显区别。试验过程中,捕食螨的的扩散时间与其捕食量呈正相关。3.不同处理柑橘叶片挥发物对加州新小绥螨的行为反应影响明显。利用自制“Y”型嗅觉仪对柑橘全爪螨完整危害叶片、机械损害叶片、危害后去虫叶片、健康叶片和虫5种不同处理下的挥发物对加州新小绥螨行为反应的影响。5种处理下的挥发物和健康空气对比,完整为害叶片和机械损伤叶片均出现极显著引诱作用,选择率分别为76.67%和66.67%;而去虫的虫害叶片与空气对比出现显著引诱效果,其选择率为61.67%;但健康叶片和虫相比其选择率分别为46.67%和56.67%,无明显引诱作用。5种处理之间相互对比,完整危害的叶片选择率相比其他4种处理均高,而健康叶片相较于其他4种处理下的选择率都较低。对该5种处理的挥发物进行顶空取样利用GC/MS进行成分和含量分析发现,萜品油烯、3-蒈烯仅在危害叶片中出现,庚-3-烯仅在健康叶片中出现,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1,5-二甲基-1,5-环辛二烯、2-(十二烷氧基)乙醇硫酸氢钠仅在去虫叶片中出现,苯乙烯仅在虫中出现,反式角鲨烯、(Z)-3,7-二甲基、双戊烯、1-甲基(1-甲基乙烯基)环己烯、邻苯二甲酸仅在针刺叶片中出现,而本次试验中在危害处理中的叶片发现大量烯类如β-月桂烯、d柠檬烯、萜品油烯、1R-α-蒎烯、庚-3-烯、β-蒎烯、1-二十二烯、莰烯等,其中萜品油烯、庚-3-烯仅在危害叶片中出现,这有可能是被虫取食危害后植物所产生的挥发物。4.加州新小绥螨在柑橘苗上对柑橘全爪螨的防治效果较好。加州新小绥螨与胡瓜钝绥螨在柑橘苗上利用自制释放器进行释放,在释放后的10天均对柑橘全爪螨达到了良好的控制,但释放后的40天,胡瓜钝绥螨的防治效果不如加州新小绥螨,这可能是由于加州新小绥螨具有更强的耐高温、耐旱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