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标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sha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综合国内外资料,目前关于晚期结直肠癌的肿瘤行靶标检测的研究较多,而结直肠癌术后行靶标检测及个体化治疗的研究寥寥。本研究旨在探讨肿瘤靶标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与常规化疗方案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进行比较,对肿瘤靶标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价。方法比较2009年3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分别行靶标检测并施行5个不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常规辅助化疗(FOLFOX4)方案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比例。采用门诊随访手段随访术后化疗始18月内联合复查CEA、CA19-9,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本研究共60例,经个体化方案治疗组30例,经常规术后辅助化疗(FOLFOX4)方案治疗组30例。结果经靶标检测并行个体化治疗组在化疗期间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化疗期间肝功能、肾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化疗组与靶标检测治疗组术后9月、12月、15月、18月分别复查CEA结果比较45.15±19.53vs30.08±16.62,P=0.002;57.49±26.54vs32.81±22.15,P<0.001;67.95±37.80vs34.32±29.10,P<0.001;76.33±47.54vs32.54±31.56,P<0.001。经靶标检测并行个体化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常规化疗组与靶标检测治疗组术后12月、15月、18月分别复查CA19-9结果比较7.07±2.44vs5.91±1.25,P=0.024;8.05±3.08vs5.27±2.64,p<0.001;11.88±4.26vs4.36±3.06,p<0.001。经靶标检测并行个体化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肿瘤的靶标检测及基于其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具有针对性强、治疗期间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并可降低远期肿瘤的复发、转移比例,对丰富结直肠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治疗上,具备较明确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体育教师不仅痛要有强壮的体魄,更应当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以健康的心理状态传道授业,提升教学质量。在学界,众多专家学者都通过专题的形式对教师心理健康开
基于对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道决赛试题的分析研究,从多种角度来对该题进行探讨,并对该问题加以推广和应用.同时,指出线性代数相关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加强学生知识结构系
体育课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途径,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永远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单纯的研究身体素质、技能技巧,已远远不够,因此须加
该文提出了高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的设计方法,根据国内现有工艺水平,设计了1700V/100A.高压大电流的NPT-IGBT。击穿电压达1 800 V以上,栅发射极漏电流小于80 nA、关断时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mal tumors,GIST)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2月-2010年12
目的检测HER-2基因和K-RAS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结肠癌中的作用机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15例结肠腺瘤、1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