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综合国内外资料,目前关于晚期结直肠癌的肿瘤行靶标检测的研究较多,而结直肠癌术后行靶标检测及个体化治疗的研究寥寥。本研究旨在探讨肿瘤靶标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与常规化疗方案在安全性、有效性方面进行比较,对肿瘤靶标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较为客观、准确的评价。方法比较2009年3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行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分别行靶标检测并施行5个不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及常规辅助化疗(FOLFOX4)方案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比例。采用门诊随访手段随访术后化疗始18月内联合复查CEA、CA19-9,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本研究共60例,经个体化方案治疗组30例,经常规术后辅助化疗(FOLFOX4)方案治疗组30例。结果经靶标检测并行个体化治疗组在化疗期间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发生率与严重程度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化疗期间肝功能、肾功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常规化疗组与靶标检测治疗组术后9月、12月、15月、18月分别复查CEA结果比较45.15±19.53vs30.08±16.62,P=0.002;57.49±26.54vs32.81±22.15,P<0.001;67.95±37.80vs34.32±29.10,P<0.001;76.33±47.54vs32.54±31.56,P<0.001。经靶标检测并行个体化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常规化疗组与靶标检测治疗组术后12月、15月、18月分别复查CA19-9结果比较7.07±2.44vs5.91±1.25,P=0.024;8.05±3.08vs5.27±2.64,p<0.001;11.88±4.26vs4.36±3.06,p<0.001。经靶标检测并行个体化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肿瘤的靶标检测及基于其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具有针对性强、治疗期间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并可降低远期肿瘤的复发、转移比例,对丰富结直肠癌患者的综合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临床治疗上,具备较明确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