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是党立足于我国公民个人层面而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之一。改革开放的全方位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作为公民职业道德核心的敬业价值观,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更为凸显,其作用也越发重要。因此,对公民进行敬业价值观的培育,让他们理解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积极探索出一系列推动公民敬业价值观践行的途径和方法,是实现社会进步与民族复兴所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悠久的历史演变中所形成的敬业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体现,其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它是热爱本职的工作风貌,是履职担责的职业操守,是精益求精的执事态度,是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更是坚定不移的人生信仰。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公民价值观念的迷失、敬业观念知行的背离、利益分配格局的不公、监督保障机制的滞后等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敬业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成效。对此,我们可以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着手,加大国家政策与机制支持,充分发挥社会的积极推动作用,加强对公民个人的敬业价值观教育,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手段与方法,大力推动我国公民社会主义敬业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本文借鉴了相关的学术文献与研究成果,主要从溯源、内涵、问题、途径这四个方面对敬业价值观作出分析解读。敬业价值观作为社会公民必不可少的思想价值观念,它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未来,探索其实现途径对于我国公民敬业价值观的有效培育和践行至关重要。